近视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
配镜矫正
一般情况下,在近视眼前放置一适当凹透镜,平行光束通过后被分散入眼,焦点因此后移,正落在视网膜上,可获得清晰的远视力。矫正近视凹透镜片度数的正常视力(1.0~1.2)。
戴镜的主要作用应是矫正远视力,便利工作、学习和生活。至于戴镜是否可能对不同类型近视眼的发展有不同影响,则还有待观察。
正确适当度数的凹透镜除提高视力外,可恢复调节与集合的平衡,缓解视疲劳,预防或矫正斜视或弱视,减低屈光参差,有利建立与发展双眼同视功能,近视散光者戴镜矫正有可能阻止屈光度加深。因此,一般肯定并建议配镜,要求准确、合适,不可马虎选购。凡有屈光参差、弱视、明显散光及视疲劳症状者,最好经常戴镜。
眼镜类型
(1)框架眼镜:
矫正近视眼远视力最常见是配镜矫正(框架眼镜),安全价廉,易配戴,使用及保存方便。但框架眼镜对外观有一定影响,镜片不能随眼球转动,视野受到一定限制,不适于某些职业。镜片与眼球表面有一定距离,因此矫正的光学质量略差。尤其是屈光度较高的镜片可造成视物变小及变形,对高度近视眼的矫正视力较差,屈光参差较重者不易接受,均为其缺点。
(2)接触镜:
接触镜的优点为镜片贴于角膜表面,可随眼球转动,免除了视物变形和三棱镜效应,视物变小较轻,并避免了框架眼镜对外观的影响。较适用于高度近视眼及较大的屈光参差。缺点是配戴手续较框架眼镜繁琐,取戴、消*和保存都需一定练习,戴用者需有一定文化水平与卫生习惯。接触镜的质量监控和保证配戴水平都颇为重要,如不注意可发生角膜损伤,角膜溃疡,巨乳头性结膜炎等并发症。
接触镜的种类按其应用材料有软性,硬性,透氧硬性等多种;按使用方法有每日取下,长期戴用及一次性等多种,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
(3)双焦点镜:
双焦点镜的镜片为一般的凹透镜,视近的镜片则较视远的减少2~3D。有人认为用双焦点镜可减轻视近时调节负荷,因此能防止近视眼进行。根据同样原理,近年有人将渐变多焦点眼镜用于青少年近视眼,希望能防止或减慢近视眼的进行。
(4)角膜塑型术:
通常情况下,角膜塑形镜是指在晚间戴用中央较扁平的硬性角膜接触镜,使角膜曲率半径加大,在白天不戴镜时能有较好远视力。降低近视屈光度1.5~5D,平均3.0D。约75%的屈光降低量发生于开始后的2周之内。屈光度降低的同时,裸眼远视力也有提高,低度近视眼常能恢复正常视力。但停用后其效果很快消失,因此只有暂时性作用。
并发症和副作用包括较常见的角膜染色,重影和眩光以及少见但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角膜溃疡,角膜瘢痕等。如验配不当,不但效果较差,并发症也较多。因此对镜片生产和验配工作者应有严格的管理及质量监督,对配戴者应加强随访观察。本法在国际上已很少应用,但近年在国内应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