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儿(化名)今年只有三岁,由于还没有上幼儿园,家里手机、电视、平板电脑中的动画片便成了她最大的乐趣。
最近,欣儿的妈妈发现,女儿看东西离得越来越近,眼珠也不经常转动,她怀疑是平时电子产品看得太多所致,于是便和丈夫一起医院做眼部检查。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经过检查,欣儿右眼近视竟高达度,左眼近视度,双眼矫正视力只有0.02!
也就是说,欣儿在戴着眼镜的情况下,连标准视力表第一行最大的符号都看不清!
大夫告诉他们,欣儿的近视是家族遗传引起的。夫妻俩吃惊心痛之余也不禁疑惑:两人都不近视,怎么就影响到了孩子呢?
医生当即给欣儿父母也做了检测,发现基因有突变,欣儿得的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大概在1%左右。
如今欣儿的病情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再耽误下去就会有失明的风险。于是,医院立刻给欣儿安排了手术。
万幸的是,手术比较成功,欣儿的病情不会再恶化了。
但是,她的视力也难以再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
上述案例中,欣儿的近视虽是由基因突变所致,但是作为家长,我们有理由“居安思危”,积极采取有效手段,防止孩子的视力出现损伤。
为什么一定要保护视力呢?视力不好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会很大吗?我们可以通过近视患者眼中的世界来感受一下。
左右滑动体验不同度数近视的世界
我们可想而知欣儿的度近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视力损伤会对孩子的学习、专业选择、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学校里,视力出现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作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
近视可以治好吗?
降度产品真的有效吗?
在各种视力机构“天花乱坠”的宣传下,家长们半信半疑。这时,官方的回复可谓是“及时雨”,对家长的疑问作出了明确的解答。
年初,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并作出五点要求:
通知要求
1
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坚决杜绝无资质的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
2
严厉打击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商业广告的行为。
加大近视防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
严查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
3
禁止向校园提供未获得相关资质的近视防控产品和相关服务,坚决避免造成学生视力健康“二次伤害”。
4
严格视力监测数据安全管理,不得私自对外泄露学生个人和视力等信息,不得与第三方共享用于商业用途,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
要求严格视力检测与相关服务督导检查,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机构,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需要在全社会形成科学防控理念,避免学生及其家长由于焦虑导致的病急乱投医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病人口已超过7亿,几乎是总人口数量的一半。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占比52.7%,高居世界第一!
为什么中国孩子的近视率?这恐怕与中国家长的子女培养方式、青少年的生活习惯以及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因此,若想保护好孩子的视力,学校、家长应积极落实“双减”*策,保证他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质量,做好睡眠管理,让孩子放下电子产品,有更多时间走到户外,解放双眼。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视力保护意识和近视防控监督两手抓,才能真正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
法治调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