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测个眼轴就能预测近视,真有这么灵么
TUhjnbcbe - 2022/7/12 15:26:00

最近有家长很焦虑地问我,说孩子5岁,测了一下眼轴,说现在已经相当于10岁的眼轴,很快肯定近视的,很担心啊,怎么办?

其实这么判断会不会近视是不对的,下面且听我细说。

No.1

测眼轴能预估什么时候近视吗?

家长估计是看了类似这个表格,例如孩子现在5岁,理论上应该是22.17mm,但今天测到的是23.92mm,结果就很担心了。

但实际上,我们看的这个眼轴,是一个平均值,并不是正常值,并不能单纯看眼轴就就判断有没有近视,而且也不能判断是不是很快近视。

No.2

为何看眼轴不能判断近视?

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要知道眼轴长度是什么。

从角膜正中点到球后的最远距离,可以用超声测量(角膜到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用光学测量(角膜到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的距离)。

不同设备之间测量有一定的差异,意味着,如果我们要监测眼轴,则需要尽可能用同一台设备。

一天不同的时间,眼轴也可能会有波动,意味着,0.01~0.02mm之间的差异,我们未必要去计较。

这是我自己的,看我右眼的眼轴,早上25.37mm,中午25.38mm,傍晚25.39mm,是有波动的。

No.3

眼轴长度有正常值吗?

这个问题就如问,身高有正常值吗?

并没有,只有人群统计的大概值。

这也就是为何我们通常说,一般婴幼儿刚出生,眼轴在16~17mm之间,成年人没有近视眼轴在23~24mm之间。

其次,眼轴长,就代表一定近视吗?

并不是,虽然我们说成年人眼轴一般在23~24mm之间,但是眼轴超过24mm的也有很多没有近视的。有的人眼轴只有23mm就已经近视了。

这是因为,我们是否近视,眼轴只是一个关键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屈光度是眼轴与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是否近视,主要由我们的黑眼珠角膜、老人家长白内障的地方晶状体以及我们的眼轴来决定。对于儿童青少年,一般角膜、晶状体的变化都不大,所以眼轴成了主要形成近视的屈光因子了。

这又该怎么理解呢?

例如一个孩子,角膜很平,虽然我眼轴长,但并不近视;右眼眼轴24.68mm,但是由于角膜比较平,所以还没有得近视。

另一个孩子,眼轴很短,但由于角膜陡峭,于是也出现了近视;

但是这个右眼眼轴只有22.48mm,由于角膜曲率高达46,所以电脑验光已经显示度近视了。

从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就能看出,单一时间点的眼轴不代表肯定就近视或者很快就近视。

No.4

那我们监测眼轴,有啥用?

不过如果眼轴这段时间增长过快,确实提示远视储备消耗得会更快或者近视增长加快的。

在没有近视之前,可以根据眼轴的增长速度,指导我们是否需要增加户外活动或者减少近距离用眼,科学调整用眼习惯。

对于近视了的孩子,尤其是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我们也能用之来监测近视控制情况,根据情况,看是否要及时调整近视控制方案。

No.5

那怎么预防近视呢?

1.户外白天活动,每天2~3个小时以上都不过分的,尽量努力,可以戴帽子或者戴墨镜,但是不用一起戴。室内隔着窗户看窗外不算。

2.尽可能减少近距离用眼(看书、画画、弹琴、拼乐高以及做手工都算),能不看书尽量不看书的,看故事可以改成听故事。如果是看书,建议20分钟休息一下的。看书并不比电子屏幕好的,门诊中特别担心小朋友爱看书,真的是很矛盾。

3.学习的话,光照强度建议至少要有Lux,可以开大灯,同时开台灯,但不能只开台灯不开大灯。

4.饮食均衡就好,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支持有食物能预防控制近视的。

5.定期复诊(遵医嘱,可能3、6、12个月不定,根据情况)。

No.6

如何发现孩子快近视了或者已经近视了?

近视刚发生的时候,孩子一般没有特别的表现,很多时候都是学校筛查或者定期检查发现的,只有到一定严重程度了,才可能会出现看东西眯眼、歪头、频繁揉眼或者主动跟爸妈说看不清的情况。所以对于学业压力比较重,户外不多的孩子或者家长非常担心,还是建议定期眼科检查的。

相关阅读

1.婴幼儿远视储备“余额不足”,马上就要近视了吗?

2.预防近视到底怎么做才好?掌握这6个问题很重要

3.什么隐形眼镜适合孩子戴,还同时能控制近视增长?

线上问诊医生

免责声明:本文经卓正医疗健康信息组审核,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健康信息,个人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文章转载请联系:medicine

distinctclinic.
1
查看完整版本: 测个眼轴就能预测近视,真有这么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