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又一年高考和中考的散场铃响起,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查成绩、填志愿环节接踵而至,在学生们离开母校、惜别老师,开启人生新篇章之际,鼻梁上的眼镜也该有一次“毕业”和“迎新”。即将到来的7月,开启了眼镜零售业传统的旺季——暑假。
今年的眼镜零售市场,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近视控制镜片(以下简称“青控镜片”)无疑是最亮眼的产品,在市场整体低迷,配镜频次下滑的大背景之下,以较高的客单价和极高的渠道渗透率拉动了零售行业的业绩。青控镜片的售价高、利润率高,渠道构成单一、库存压力小,是零售店的“香饽饽”。
但越来越大的配镜量,也迎来了更多的售后与投诉。青控镜片延缓/控制近视的效果,在宏观数据和个体体验上存在着区别,一个控制失败的特殊案例,就可能带来沉重的售后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口碑下滑。
服务行业有句话叫“应对投诉的最佳时间点,就是在它发生之前”,如何在暑假旺季来临之际,更好地推销青控镜片,同时在事前就减少售后投诉的发生?以下总结了几大要点。
01
做好事前沟通
眼镜零售店对儿童青少年群体,不只是卖镜片、卖产品,而是要进行整体解决方案的推荐,从“孩子们的最大利益”角度出发,才能把生意做得长久。在推荐近视防控的解决方案前,有一些信息是必须要跟家长沟通,且最好能够达成一定共识的。
近视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用眼习惯等。如果不控制变量,结果必然受到干扰,而家长最终怪罪的,只会是“花了几千元却没有用处”的眼镜。观察孩子的用眼习惯,了解家庭近视史,尽可能详细地掌握当前的近视发展史,有助于预估孩子近视发展情况,并作出推荐。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发现家长或孩子的眼健康知识较为薄弱、用眼习惯不好,一定要重点强调并予以纠正,不然即使成功验配了青控镜片,不良的用眼习惯也会导致不理想的控制结果,进而带来售后投诉。
除了售前的当面沟通,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册子、宣传资料,或者开设企业账号,持续宣传近视防控的相关知识,同时让消费者对于青控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02
同步建设视功能检查和训练板块
在事前沟通中,若观察到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存在着视功能障碍、视疲劳等问题,视功能训练就有了用武之地。目前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的视光中心机构中,视功能训练已不断成熟。
视功能障碍和视疲劳会让视力问题雪上加霜,优化训练和矫正服务,针对性地给出店内和家庭训练方案,不仅有助于青控镜片发挥功效,也更能凸显专业性,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据某企业调研:虽然打上了“专注儿童近视防控”的字样,但是同样一款青控镜片产品,开设了视功能训练业务的零售店的销量,平均要比没有开设此类业务的门店高上接近40%。因此,这部分的投入不论是从门店长期发展来看,还是从营收表现来看,都是值得的。
03
避免过度承诺,提高回访频率
商场显眼处、小区电梯里、门店橱窗上,越来越多的青控镜片广告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品牌方对于产品的宣传话术通常是“经过临床验证,延缓近视度数增长XX%,延缓眼轴增长XX%”。此处的数字是平均后的数据,所有受测孩子中,自然存在着控制效果极佳的,也有并没有达到宣传效果的案例。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同等条件下的客观参考,自家孩子的近视度数涨了,就是%!因此,话不能说得太满,避免作出无法确保能够遵守的承诺。在推荐时,要向家长说明理想的情况,切忌对可能出现的不理想情况避而不谈。
面对防控效果不理想的案例,除了事前沟通中的告知,达成共识,还要提高回访频率,及时跟进近视度数发展情况,一旦发现其近视度数变化和预期有差异,应及时排查用眼习惯、视功能状况,或者推荐其他防控手段,如使用阿托品眼药水,或改用角膜塑形镜等。
青控镜片的销售,近视防控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都不是发生在付款的一瞬间的事,而是从事前沟通开始,贯穿整个产品/服务使用期间的持续性工作,只有怀着这样的认知,在配镜前、验配中、配镜后都尽力而为,才能吃下这份高收益、高难度的暑期“香饽饽”。
编辑:刘哲宇
排版:倪嘉
投稿邮箱:jeremy.bie
cn-eyew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