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世纪以来,眼科护理专业人员就如何减缓近视进展提出了观点,但第一次提出临床建议的循证审查似乎是在年,基于当时仅有的10项随机对照试验。该报告得出结论,不建议使用双焦点眼镜片和软性隐形眼镜来减缓儿童近视的进展,也不建议常规使用阿托品眼药水。1自那时以来,已经发表了多篇关于近视控制的同行评议文章,这使得临床医生很难及时了解最新发现以及它们应该如何影响患者的最佳管理。几乎没有(如果有的话)专业机构发布了关于治疗近视的书面指南(与矫正屈光不正相反)。虽然来自全球各地的眼保健从业者似乎担心他们的实践中近视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在亚洲,并报告在控制近视方面的活动水平相对较高,但大多数人仍然为他们的进展性近视开出单视眼镜和隐形眼镜。2因此,需要以动物模型和基因研究为依据的循证干预策略,并就如何定义近视达成一致,并通过精心设计和符合伦理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国际近视研究所(IMI)报告代表了该领域超过85位多学科专家的工作,他们着手对迄今为止的研究证据进行批判性审查、综合和总结。并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信息。
IMI的成立是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布赖恩霍尔顿视力研究所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相关全球近视科学会议的成果。作为IMI使命的一部分,针对已确定的与近视相关的关键问题,他们在年11月与一组专家接触,编写了两份白皮书,一份侧重于近视干预(光学、药物和行为/环境),另一份侧重于近视的定义和分类(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和近视性*斑变性)。年11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美国眼科学会会议上,还成立了IMI指导和咨询委员会,以监督这一过程。同一时间的一项单独倡议,由阿斯顿大学(英国伯明翰)的JamesWolffsohn和NicolaLogan领导,与该领域的主要专家建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以制定基于证据的近视控制全球共识,特别是告知临床医生,基于良好的-泪膜和眼表协会采取的既定方法。两个小组于年5月在西雅图举行的视觉和眼科研究协会(ARVO)会议上同意将这些举措结合在一起。已同意由EarlSmith和JamesWolffsohn主持由IMI支持的倡议。BrienHoldenVisionInstitute的MonicaJong促进了整个过程。年月,已就与原两份配套的新白皮书达成一致,并与潜在主席接洽。与该领域的领先专家建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以根据泪膜和眼表学会采取的成熟方法,就近视控制达成以证据为基础的全球共识,特别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信息。
屈光发展
从出生开始,眼睛就会继续生长,屈光状态通常会逐渐转向正视。在生命的前6个月,人类新生儿通常具有可变但低的远视、散瞳屈光不正,平均值约为+2.00屈光度(D)(±SD2.75D),这表明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6在随后的6到12个月大时,正视化导致远视减少,并且随着眼睛的成熟,所以在新生儿中看到的屈光不正的正常分布出现峰值。7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远视屈光不正将缓慢减少,因此,到5至7岁时,大多数儿童的屈光不正将处于低远视范围(平视至+2.00D)。,6,8,9在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或中等的人群中,屈光不正很可能会在整个青少年和成人时期持续保持在这个水平。10在某些人中,由于尚不清楚的原因,屈光不正会变得近视,并且可能会发展一段时间。
近视发作在6岁以下的儿童中,近视的患病率很低。11–19即使在东亚和新加坡,年轻人的近视患病率被认为高得惊人,但是大多数研究12,14,15,17,20–22显示6岁前年龄组的近视患病率低于5%。在某些人群中,超过5%的6岁以下儿童患有近视,患病率很少超过10%。11,14,2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段的近视发生率可能正在增加。Fan等人2报告称,香港学龄前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平均年龄4.6±0.9岁;范围-6岁)在10年内从2.%显着上升至6.%。
从大约6岁起,高危人群的近视发病率急剧增加。24先前的研究已将这种变化与小学教育的开始联系起来,并且已经确定了教育系统的强度与近视发作之间的联系。10,24,25中国人口的近视发病率在大约7至15岁之间相当稳定,到18岁时,中国大约80%的城市汉族人口是近视的,与地理位置无关。17,26–28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和日本表现出相似的模式,尽管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发病率在年轻时可能更高。29–7Rudnicka等人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7报告称,过去十年东亚人的近视患病率增加了2%。
在上述文献描述以外的西方社会和国家,儿童时期近视发病率以及相应的患病率要低得多。7在英国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的大多数近视病例被认为是迟发性(16岁或以上)。8图1从Rudnicka等人的荟萃分析说明了东亚和白人儿童之间患病率的显着差异。7在荟萃分析报告的种族中,南亚人口、非洲黑人人口和西班牙裔人口的患病率往往低于西方白人人口,其中东南亚人、非非洲黑人人口、中东/北非人口、夏威夷原住民和美洲印第安人的患病率高于白人,但仍远低于东亚人。7
图1:根据年的系统评价和定量荟萃分析,模拟东亚和白人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表Rudnicka等人的。7
模型,例如在随附的IMI–定义和分类近视报告9中审查的模型,可能在预测近视发作方面是有效的,这至少部分是由于已经确定了近视转变过程。由于幼儿的主要屈光不正通常是低度数远视,而近视的共识诊断标准是-0.50D,对于注定成为近视的人来说,显然存在屈光发展的过渡阶段。40与保持正视的人看到的远视的轻微丧失相比,近视轨迹的开始相对突然。41–4近视发作前的近视移位和轴向伸长加速可能在4年前就很明显,而且在不同种族之间似乎没有差异。42Zadnik等人和Zang等人的模型的具有高预测价值,44、45可能是基于在过渡阶段对屈光不正和眼部生物测量值的检测,这与在同年龄的正视眼中发现的值不同。
近视进展
近视屈光不正进展的研究频率,往往低于基于人群的研究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然而,了解发病和进展的机制和风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变化程度很重要,因此这里将这些现象单独考虑。纵向研究是最佳的,但资源密集,因此不常见。当近视的平均屈光不正按年龄分开时,横断面研究是有用的。
Donovan及其同事46对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亚裔或欧洲血统儿童的近视进展率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并通过单视眼镜进行了矫正。该分析使用来自20项研究、14项干预试验和6项纵向观察研究的数据来预测近视的进展,并表明在现有的近视中,进展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例如,根据Donovan等人的研究中提供的等式,46亚洲儿童的进展从7岁时的-1.12D/y下降到12岁时的-0.50D/y。
Donovan等人提出的进展率,46主要来自干预试验的对照组,可能不代表一般人群。例如,此类试验参与者的父母可能因为担心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孩子的近视发展速度较快而将他们纳入研究。以人口为基础和以学校为基础的研究往往报告进展较慢。在中国的一个农村地区,根据年收集的基线数据,共有名平均年龄为9.8岁的近视(≤-0.5D)儿童在28.5个月内出现-0.84D进展,平均年进展率为-0.5D.47与Donovan等人报告的元数据相比,研究的时间和该人群的农村居住可以解释近视进展率的一些差异。46据报道,包括香港多名5至16岁(平均9.)岁近视儿童在内的样本的平均年进展率为-0.6D。12Chua等48人绘制了名7至11岁的新加坡混合种族近视儿童的屈光不正年度变化,按近视发病年龄分层。无论发病年龄如何,给定年龄的平均进展率在各组中都非常一致。这些平均进展率比Donovan等人报道的稍慢。46(图2)。
图2:近视儿童不同年龄的屈光变化。来自多诺万等人的数据。46使用ImageJ进行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