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1/2 19:02:00
各位家长朋友们、小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医院眼视光中心的王凯医生,今天受到邀请,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给大家做关于近视防控方面的科普讲座。这个讲座呢,其实有些内容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次了,但是可能还是有一些家长朋友们可能对里面的内容不是说特别了解,所以今天呢,我再把一些细节给大家过一遍。现在全国中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还是非常高的,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在整个新冠疫情期间,从年末到年六月份,全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整体增长了11.7%,增加还是非常多的。从原因来讲的话,可能跟以下两个方面有关:户外活动的减少网课的增加我们都知道电子屏的使用可能对近视防控是不利的,它有可能会刺激我们近视度数的增加,所以拿到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并不奇怪。现在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发生率都是在逐年增加的,年有数据,就是小学、初中、高中的近视发生率是随着他的年级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而年上海研究的数据表明,我们现在大学生的近视发生率大概是在95.5%以上,所以整体来说的话还是不容乐观的状态。我今天从四个方面跟大家梳理一下关于近视防控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关于儿童到成人的眼部发育规律;然后我们讲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屈光不正,近视眼;第三个,就是暑期近视防控的*金原则“一二三”,最后呢,我们做一下互动,关于近视防控常见的问题,我给大家做答疑。第一部分,首先讲一下儿童到成人的眼部发育规律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人眼实际上就相当于照相机,照相机本身是有镜头、有底片的,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人也是一样;人眼的镜头的组成,包括前面的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这些构成了我们人眼的屈光系统。提到角膜,大家其实可能经常听说这个词儿,但并不知道角膜是什么,实际上,角膜就是我们黑眼球所对应的这部分透明组织,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黑眼球对应的部分,你为什么说它透明呢?因为我们看到的黑眼球的颜色,实际上并不是角膜的颜色,而是角膜后面虹膜的颜色,它(虹膜)是棕黑色的颜色,所以透过透明的角膜看到的,实际上是虹膜的颜色。因为亚洲人种(*种人)虹膜的色素比较多,所以显示出的是棕色或黑色的颜色,虹膜当中有孔,叫做瞳孔,瞳孔大家都比较熟悉,瞳孔就好比照相机的光圈一样,它能缩小能扩大,在暗处它会扩大,让光线进来的更多一些,在亮处它会缩小。晶状体实际上相当于变焦镜头,晶状体是通过可以变凸、变平来调节焦距,所以我们看远、看近都能够看清楚,就是因为晶状体有调节功能,而调节功能的控制,是通过睫状肌肉来完成的。后面的视网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但是它的形状跟照相机的底片又不一样,数码相机我们都知道它是有CCD或者CMOS,就是它的感光芯片,是长方形结构,放在照相机的最底部位置,而我们人眼的视网膜是像碗一样的,碗的内壁都贴满了感光细胞,所以它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所以我们人眼的视野也是非常广的,这就是我们眼球的基本构造。讲到儿童的发育过程,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叫“远视储备”的概念。我们都知道小孩儿刚出生的时候,TA是远视眼,而且远视度数还不小;随着年龄的增加,远视度数会逐渐下降,往正视方向走,这个过程,我们就称之为“正视化”,这里列了不同年龄段跟远视储备的对应关系。当然这个表格太标准了,一般很少有孩子照这个表格去发育。不然也不会有多近视眼,标准的情况应该是4到5岁左右,有大概多左右远视,6到7岁的时候呢,有度--度远视储备,这就很好了,现在目前看来是这样的,8到9岁的时候可能有个75—度的远视储备。到了12岁,大概就是初中,如果还能有50度远视储备,这个孩子的眼睛真的非常棒。但是现在有问题,就是很少有孩子的远视储备能保持的这么好,基本上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远视储备就消耗光了,所以随着年龄增加,随着身体长大,眼球也会继续变大,眼轴也会不断拉长,就会变成近视眼。所以6岁的孩子。视力虽然很好,但是眼轴已经接近成人,没有远视储备,第二年基本在7岁的时候就一定会变成近视眼。所以希望引起家长朋友们的重视,远视储备消失的那一刻,就是近视眼开始的一刻。讲到年龄跟视力的关系,家长朋友们也会有误区,我们简单记一下,就6岁,基本上要到1.0,5岁0.8,4岁0.6,3岁,0.5,所以三岁的孩子如果视力0.5,我们觉得是3岁孩子的正常值,他只要随着年龄的发育,视力逐渐往上增加,咱们就不用太担心。我们怕的是什么呢?怕TA4岁的时候就已经1.0、1.2了,5岁的时候视力掉到0.8,这种情况的话就要引起家长朋友的重视,有可能他是会出现近视的情况,所以小孩子的年龄发育,在不同的年龄,对应的正常视力是不太一样的,大家可以参考这个表格,做简单的记忆。下面我就讲一下,青少年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的状态,就是近视。什么是近视呢?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人眼调节放松的情况下(就是晶状体不动用调节功能,也就是看远的状态、尽量放松的状态),平行光线通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它并没有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网膜之前形成图像,这就会导致我们落在视网膜上的图像是不清楚的,这种状态我们就称之为近视眼。从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判断近视眼有两种类型,一种我们叫做轴性近视,也就是说,他的眼球的屈光系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它导致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的原因是因为眼轴拉长,拉长以后,图像落在视网膜之前,我们就称之为轴性近视。青少年,绝大多数可以说95%以上都是轴性近视。与之对应的另一种类型,我们叫屈光性近视,或者叫做曲率性近视,典型的代表是老年人常发的,比如像核性白内障,高度近视也是多见的,还有一种疾病叫做圆锥角膜。屈光性近视是什么呢?眼轴长度可能是相对正常的,但是角膜屈光力或者某成分的屈光力过强。导致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这里面大家要注意误区,有些家长可能会说,那我的孩子46、47、48D的角膜曲率,非常大,那是不是叫做屈光性近视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不叫做曲率性近视。为什么呢?因为小孩的角膜形态基本上3岁左右就发育差不多了,所以TA的曲率高低这些实际上是爹妈给的,也就是说是骨子里带的、基因里决定的,所以3岁以后角膜的弯曲度基本上就定型,或者说相对稳定,没有办法再改变角膜的屈光力,所以说所有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都是因为眼轴跟眼球的屈光力不匹配所导致的,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眼,可以说95%以上或者99%,可能都是轴性近视眼。谈到眼轴的增长跟近视度数增长的关系,我们后面会给大家讲一个表格,非常实用,大家可以对照去判断1mm眼轴增长究竟对应多少度近视增长。大家肯定想知道近视发生跟发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近视了,我控制了,为什么度数还在涨?或者还没有近视,怎么预防,或者什么会导致近视?我们记住一条,近视的发生一定是高强度近距离用眼所带来的,所以从环境因素来讲,我们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现在户外活动过少,而且是日益减少,同时还有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在我的门诊中,经常有家长跟我说,哎呀我的孩子根本就不用什么iPad、手机,什么都不用,TA还是近视了。我觉得这里面存在很大的误区。我问这个家长,我说你孩子在学校天天玩吗?还是天天在外面锻炼?TA在学校基本上七八个小时都在干什么?不是看书看黑板,就是趴在桌子上记笔记写作业,这些通通都叫近距离用眼,包括在家时弹钢琴、绘画、写作业,这些东西都是(导致近视的因素)。我想大家把24小时分一下,给孩子做个记录,您的孩子一天下来,24小时有多少个小时是我刚才说的情况,这个用眼强度还不算强吗?所以我们说,近视控制不住只有一种原因,就是我所有的控制手段打不过你的近距离用眼的强度,只有这一个原因。当然,可能有一些孩子对近距离用眼比较敏感,稍微有一点点近距离的刺激就容易长度数;有些孩子不敏感,TA怎么用眼都不长度数,也有这样的情况,但这个毕竟是少数。从自然遗传的角度讲,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近视,而且如果都是高度近视,这个孩子更容易变成近视眼,涨度数可能会更快,但是并不意味着破罐破摔了。得了近视以后还是要积极控制。另外种族上也有差异,一般来说,*种人近视发生率、进展速度可能比其他人种要稍微高一些。近视眼会遗传吗?近视眼本身来说不能称作遗传病,为什么?因为它并不是特别确切的,因为近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父母一方有近视眼,孩子发生近视的概率肯定比父母双方都不近视的,要相对高一些。这张表格我希望大家都能记得,包括我在很多学术会议我都会讲,就是1mm眼轴增长究竟对应多少度视眼的增长。这个表格是我们人工智能大数据得出的结果,怎么去看这个表格呢?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也是年龄。如果孩子从6岁到10岁,用了4年时间,长1mm眼轴,大家查这个表,6跟10交界的位置大概是1.47D,也就是说,6到10岁,如果用4年时间长1mm,基本上这1mm对应的度数就是度,但是如果这个孩子从6岁到7岁,1年时间长1mm眼轴,这1mm会对应大概度近视(如图)。所以说如果长1mm眼轴所用的时间跨度越久,基本对应的度数变化量非常少,如果从6岁到16岁一共10年时间,这个孩子才长1mm,它的度数不会有任何变化,因为这1mm全部都是生理性眼轴增长。所谓“生理性眼轴增长”就是,眼轴增加并不带来近视度数变化。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眼轴长了为什么度数不涨?随着年龄增加,虽然眼轴再拉长,但是晶状体的屈光力在发育阶段会随着年龄逐渐减小,在学龄期青少年每年大概要减少0.2D到0.4D,也就是20度到40度左右,所以如果说1年眼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有可能在第2年会减去25度近视,这个是在临床当中经常能够看到的现象。那我需要再跟家长朋友们普及的知识点,是关于“眼轴缩短”。主流观点以前认为,真性近视眼是绝对不可逆的,但是现在起码我认为,真性近视眼绝对不可逆这件事情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的确看到,比如说有几百个孩子,里面总会有一两个或者两三个,我们在第2年复配OK镜的时候出现了眼轴明显缩短,OK镜度数是降低了的,甚至在我的门诊当中极端情况还降低了度。所以这种情况,我们就有结论出来,真性近视眼绝对不可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只是相对不可逆,或者说绝大多数不可逆。而且眼轴增加1mm,跟缩短1mm所带来的度数变化是不一样的,增加1mm大概是到度,但是如果真正正缩短了1mm眼轴,基本上TA要往远视至少漂移度,可能还会更多,所以如果眼轴控制的很好,后期的获益会非常大。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花大力气去控制近视?因为近视会损害我们的眼底,其实不光是损害眼底的问题,会导致视网膜脱落、*斑变性、青光眼等等,而且会给征兵带来问题,近视太多的话,可能对国防是有影响的,一定要引起我们社会各界的重视。这四张眼底照相摆出来,哪个是有问题的,一目了然,你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最后这个肯定是问题比较多的,超高度近视眼带来的问题,即便戴了足矫的眼镜也是看不清。高度近视导致的问题,还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脱落、*斑变性等等,有的家长跟我说,你是不是吓唬人呢?说我这孩子度近视也没有出现过问题。大家请记得,随着度数的增加,发生视网膜的风险跟普通人群相比,它会有几十倍的增长,但是对个体而言,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会出现视网膜脱落,没有这样的对应关系。但是度近视眼的人群,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概率会比度的人群要高不少,这个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前两天,我们其实也在诊所里发现过一例,18岁孩子出现视网膜脱落的问题,还好发现的比较及时,所以我们对近视眼控制一定要高度重视。另外我想提醒大家一点,就是不要单纯去控制眼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