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近视眼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近视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眼病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近视患者占全球的33%,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
我国7至9岁低龄儿童的近视现象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许多儿童在学龄前或早期就开始出现近视。据统计,在危害14岁以下儿童的9种眼疾中,近视排在首位。
近视了,该怎么办?听听北大专家怎么说!
文章太长没时间看?
专家建议速读版为您奉上
1
对于导致近视的原因,目前并无确切答案,现在比较公认的理论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因素中,对于父母均为高度近视的孩子来说,患近视的可能性比较高。后天因素中,造成近视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持续、近距离用眼。其他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照明光线不好、在移动的地方用眼等。
2
不论是书、手机、iPad、电脑屏幕,只要是持续、近距离观看,都容易引发及加重近视。
3
在阳光下进行户外活动是最有效的预防近视的方法,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尽可能地延缓近视发生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度数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因此初患近视年龄越小,其未来近视度数就会越高。
4
建议三岁就开始定期的视力检查。
5
在视力检查中,如果发现视力有异常,医院散瞳验光。
6
近视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进行光学矫正,首先让孩子能看清楚,再做一些辅助治疗。若最根本的光学矫正没有进行,辅助治疗也很难起作用。
7
在“小门诊”接受所谓的“矫正视力”的治疗,比如按摩、针灸、使用各类治疗仪等,不能真正改变屈光度,一两年后,近视的程度一定是越来越高。
8
所有的治疗办法都只能延缓近视的发展,而不能治好近视。在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上,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目前有特殊设计的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也叫OK镜、慢性散瞳阿托品药物等,具体适用情况需要咨询医生。
看了速读版,
心中还有疑问没解决?
建议您花点时间,
阅读专家的详细解答。
Q
导致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张钰:对于近视的原因,并无确切答案,现在比较公认的理论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婴儿出生后都为远视眼,随着眼球生长逐步变为正常。而近视是由眼球过度生长引起的——眼球前后径变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而不是之上。眼球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基因指令,也还严重依赖于一些外部因素。
近视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病理性近视(变性性近视)、一种是单纯性近视。
研究发现,病理性近视主要由遗传决定,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理性近视是一种眼球进行性病变,病理性近视发生较早,且进展很快,成年后仍继续发展,度数可高达1、2千度。同时,高度近视的眼底发生较严重病变,即使配戴眼镜也不能清楚视物,目前尚无肯定的有效治疗。幸运的是,病理性近视数量很少,不会超过患病人群的10%,多数近视患者是单纯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患者一般是上学时发生近视,近视度数在成年后趋于稳定。患者眼底通常没有明显病变,戴上眼镜后与正常人视功能相似。这种近视又被称为学校型近视,它是多基因遗传,基因定位难度高,多年来认为单纯性近视与遗传和环境均有关系。
先天因素中,对于父母均为高度近视的孩子来说,患近视的可能性比较高。
后天因素中,造成近视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持续、近距离用眼。这会导致眼球调节反应能力变差(睫状肌灵敏度变低),图像会落在视网膜后面,这种离焦状态即远视性离焦。这就会刺激眼球过度生长,造成近视。近视的发生发展是一种视觉反馈的作用。
其他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照明光线不好、在移动的地方用眼等。
童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显示,身体素质与冠心病及全死因死亡率呈负相关。
研究发现,自年起全球范围内儿童身体素质均有所下降。在我国,年~年为上升阶段,年以后开始持续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质从年至年呈持续下降趋势。
Q
iPad、手机、电脑、书的使用与近视的关系?
张钰:不论是书、手机、iPad、电脑屏幕,只要是持续、近距离观看,都容易引发及加重近视。学龄期孩子往往需要长时间看书,所以容易近视。以目前中国的学习环境来看,学生课业负担重,课间眼睛休息不足,这就更加重近视发生的可能性。
从近视发生角度来讲,iPad、手机、电脑等显示器屏幕的阅读比书本的阅读更易引发近视。因为屏幕的画面一直在动,而且孩子看电子产品的专注度远高于看书本。如果必须看电子产品,尽量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我更建议上小学前,尽量避免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有的家长认为“电视是万恶之源”,但看电视时,距离较远、屏幕大、眼睛较放松,相比其他电子产品来说要好一点,但是也不能过度,在标准的距离观看,时间应控制在每天20-30分钟以内。
Q
中国近视发病率高,如果无法避免近视,防控的意义何在?
张钰:在中国,近视发病率高,且低龄化。
人们有个误区,认为近视了将来戴眼镜或者做激光手术就可以了。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和外科手术能够帮忙矫正视力,但它们并没有解决深层的缺陷。在严重的近视,尤其是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中,视网膜脱离、*斑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甚至可导致失明。近视眼矫正手术治标不治本,只是相当于将近视镜片做到眼睛上,但是眼球仍然是“生病”的,这些并发症仍然有可能发生。所以,要尽量避免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尽量把近视度数控制在较低水平。
近视度数增长主要是由眼轴增长决定的,眼轴每延长1mm增加近视度数度。眼球的形状是由它的生长过程决定,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婴儿期,青春期阶段会继续生长,但幅度有限。
所以,近视的增长速度与初患近视年龄有关。一个六、七岁的儿童患近视后,如果配戴普通框架眼镜矫正,近视度数平均每年增长75-度;10岁以上儿童近视度数增加的速度就会放慢一些,平均一年增长50-75度;如果是高中生,平均一年增长度数只有20-30度。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度数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因此初患近视年龄越小,其未来近视度数就会越高。
所以,近视的防控是非常有意义的。不是任其发展,将来戴眼镜或做手术,而是尽量预防,让它晚一点发生;一旦发生了近视,要采取正规方式降低近视度数增长速度。
Q
预防近视有什么方法?
张钰:在阳光下进行户外活动是最有效的预防近视的方法,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开始读书写字时,就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并且光线合适、距离合适,20-30分钟就让眼睛休息一会儿。上学的孩子可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望望天,闭上眼睛眯一会儿或者出去溜达溜达,让眼睛得到放松。现在很多家长都注重培养孩子尽早阅读、识字,但学业和健康需要平衡,父母应该重视这一点。
总之,近视的预防就是控制环境因素,尽量避免容易引发近视的因素,尽可能地延缓近视发生时间。
除此之外,儿童应尽早开始定期的视力检查。出现近视后,有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早期症状,如眯眼睛或者斜着眼看东西,但也有很多是没有任何迹象,一查视力就是一两百度的近视,所以更要强调定期筛查。
婴儿出生后是远视眼,一般来说三岁视力可达0.5-0.6,四岁视力可达0.6-0.8,五六岁视力可达0.8-1.0,六七岁左右视力可达到1.0。幼儿园一般从中班开始检查,我比较建议再提早一点,三岁就开始定期的视力检查。
Q
发现孩子视力有异常,家长应该怎么办?
张钰:在视力检查中,如果发现视力有异常,医院散瞳验光。散瞳后验光如果有近视为真性近视,否则为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只是睫状肌功能性痉挛,经一些药物治疗,注意休息、放松后可恢复。确诊为真性近视后,最常用的矫正方法是规范配戴度数合适的单焦框架眼镜。
有的家长说,戴上眼镜就摘不掉了,而且每年都会增加。但是不戴眼镜会加速近视度数的增长。如果同样是个六七岁的孩子,近视后配戴眼镜的话,平均每年增长75-度,如果不戴,一般平均每年-度。总体来讲,只要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的配戴合适的框架眼镜,并定期检查调整度数,绝大多数孩子的近视增长都比不戴镜要慢。
很多家长还有个误区,学校体检时发现孩子视力不好,医院去散瞳验光进行确诊,就直接去一些“小门诊”接受所谓的“矫正视力”的治疗,比如按摩、针灸、使用各类治疗仪等。有些中医手法让眼睛放松,也许有助当时视力的恢复。但视力是主观的,视力可以暂时性有所提高,但近视程度不是以视力为评判的,而是以散瞳验光的屈光度为判断的,这是客观的。小门诊的各种所谓的疗法不能真正改变这个屈光度,一两年后,近视的程度一定是越来越高。所以,医院去散瞳验光,正规治疗。
近视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进行光学矫正,首先让孩子能看清楚,再做一些辅助治疗。若最根本的光学矫正没有进行,辅助治疗也很难起作用。
Q
除了普通框架眼镜以外,还有别的什么治疗办法吗?
张钰:所有的治疗办法都只能延缓近视的发展,而不能治好近视。在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上,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现在有一些特殊设计的框架眼镜,如渐变焦眼镜、双焦眼镜,以及减少旁中心远视离焦眼镜等,这些特殊眼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速度。但这些眼镜各有一定的适合人群,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询问医生自己是否适合配戴这种眼镜。
还有角膜塑形镜,也叫OK镜。其特点是晚上睡前配戴,起床后摘下,这样经过一晚的塑形作用,把角膜前表面微微改变形状,会暂时消除近视,白天可不戴眼镜。但这不是永久性解决近视问题,停戴一两天角膜又会回到原来的形状。但其最大的好处是,与普通框架眼镜相比,可使近视度数增长速度放慢50%-60%。但某些眼部过敏、患有干眼症、倒睫等眼表不健康的孩子不适用此。
配戴此类隐形眼镜,需要特别注意卫生和摘戴方法。如果不按照正规方法操作,也可能造成角膜表面损伤,有一定潜在安全风险。国家规定配戴此类隐医院验配,并且需要定期复查。第一个月属于塑形期,也是问题多发期,需要复查3~4次,有的镜片需要调整;后期2到3个月需要复查一次,评估镜片及眼睛情况;一年到一年半需要换一次镜片。有人因为OK镜成本较高,不想更换,但这样对眼睛损害更大。
总而言之这种OK镜效果虽好,医院的医生监控之下使用,且属于比较昂贵、比较费时费精力的治疗方法。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方法,如每天使用慢性散瞳阿托品药物(1%的阿托品)可延缓近视发展,配合眼镜使用后,可使近视度数增长速度放慢80%。但散瞳之后瞳孔变大怕光,强光之下不能睁眼,并且像老花眼一样看近物不清楚。目前正在改进这种方法,慢散配合特殊眼镜的配戴,眼镜本身是渐变焦眼镜,且镜片可变色,室外可变为深色,这样多数患者能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此方法会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便,所以一般不作为首选使用,只有当其他方法都不起作用或无法使用时才用。
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变通的、可逆的,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国外有一些药物,如低浓度阿托品(浓度为0.01%-0.02%),配合普通框架眼镜使用后,可起到50%的控制作用,且白天基本无任何不适。这种药物非常有前途,国内已有药厂生产,但目前没有在全国广泛销售,医院配置了院内制剂。国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隐形眼镜(软镜),双焦或多焦的,白天配戴,也能达到类似ok镜的近视控制效果。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更多更好更安全又便宜的药物和方法被研究出来。
文/徐璐
图片由专家提供或来源自网络
来源/《北医人》杂志第58期
编辑/王景茹徐璐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