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一旦发生就是不可逆的,相比于矫正和治疗,预防才是关键。
那么近视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如何预防、控制才能切中要害?
1
每个人都可能有「近视」基因
近视,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光线在视网
膜前聚焦而非在视网膜上聚焦,导致该现象的原因:1)眼轴过长、2)角膜和晶状体发
生改变。近视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可以这样理解:近视就像往一个秤上加砝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近视。砝码可以来自遗传,也可以来自环境,加得越多,近视也就相对越严重。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0]
后天因素不容忽视。
2
「宅」,让近视越来越多
与基因的几百个小砝码相比,后天环境为近视贡献了许多大砝码。
第一个重要砝码,很多人都听说过:
1.近距离用眼关系大,但不是全部
人们普遍认为,看书、玩手机使我们的眼睛长期聚焦于近处,得不到放松,久而久之远处就看不清了。这大概是最深入人心的「近视成因」了。
确实有大量研究发现,近距离用眼与近视有显著的关联,教育普及度比较高的地区,近视患病率往往更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澳洲学者曾对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结论:只要有花足够长的时间待在户外,就能有效预防近视,无论是不是在运动。
年,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刊物《中国体育科技》也发文称:
大多数研究都指出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发生率呈负相关,户外活动的持续时间是影响近视的重要因素,而不受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12]
简单讲,只要孩子不在屋里,而是在太阳底下,甭管干什么,都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学界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户外光线对眼睛屈光系统的发育有影响。但这个砝码的机制不是十分明确,还可能与户外光照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户外环境使眼肌肉放松等多种因素有关。
教育部也认为,半年来中小学生近视率的显著增加,不仅仅是网课的锅,疫情导致的户外活动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3
预防近视,就是「去砝码」
近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除了上面说到的原因,昼夜节律失调、某些微量元素(如锌)缺乏、营养不良和一些疾病,都可能给近视贡献砝码。
知道了近视的砝码原理,预防近视的方法,其实就是把能去掉的砝码去掉。
遗传的砝码我们难以改变,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也已是老生常谈,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还未被充分强调:
体育课依然肆意被侵占,节假日也被五花八门补习班占据,孩子很难得到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根据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每天应在日间户外强光下活动至少2小时,并保证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
同时,也应鼓励孩子课间走出教室,去外面走走,家长也该在周末、节假日带孩子去户外玩耍。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60年前,中国大概有10%~20%的人近视,而今天,我国有6亿人近视,其中中小学生超过1亿,初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
不要以为近视仅仅是多了副眼镜那么简单。
一般来说,近视度数越高,发生视网膜脱离等致盲病变的风险越高,未来生活质量也越差。近视防控已刻不容缓。
对于孩子们来说,提前发现,提前预防,调整环境,科学用眼,多户外活动、避免「宅」,近视还是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或控制进展的。
华星推荐————近视风险基因检测:
「华星未来健康-精准预防精准干预精准治疗」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