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表姐的孩子被确诊了近视,她又心疼又疑惑:
“我明明让他注意小心的,可为什么才5岁,就带上了度的眼镜了?”
看着她着急的样子,我也想帮小侄子一把。于是去查了查资料,谁知道不差不要紧,一查吓一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国近视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位居世界第一!
近视孩子的数量依然在快速增长,而且更趋于低龄化。
而这还不是最令人惊讶的,更让大家担心的是:
儿童近视的年龄愈加下移,小学生的近视比例已经高达45.7%,初中生高达74.4%,再往上到高中和大学,这个比例还会更高。
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邓娟说,每到寒暑假,就是他们科室最繁忙的时候,家长们都纷纷带着孩子来检查视力……
说起来,当年我们自己小的时候,看到班里偶尔有一两个同学带着眼镜,还会隐隐有些羡慕,觉得他们很有书卷气。
但是真正到了自己戴眼镜,才发现苦不堪言:
成了金鱼眼…鼻梁有点下陷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五官里眼睛对颜值的影响最大。
浮肿有眼袋,外凸,不好看,摘了眼镜就是瞎子连听力都跟着下降。
夏天,眼镜框后面全是汗,不知道要用纸巾擦多少次;冬天,一不小心就被蒙上一层白雾,有急事出行时,特别不安全。
而更加烦人的是,近视分为“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一旦成了真近视,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我把有关近视的一些顾虑都咨询了业内的朋友: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邓娟。
邓医生告诉我说,其实很多网上流传的科普贴,都是错的。一不小心就踩进去了。
不但没效果,还耽误了治疗时间,甚至直接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
误区1:
孩子每天在户外活动两个小时就能不近视
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的确可以有效地预防近视发生。
因为在户外自然光下,视网膜能产生较多的多巴胺。多巴胺可以调节眼睛巩膜和视网膜之间的讯息传递,还可以抑制眼轴增长,有预防近视的作用。
但是,户外活动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作用就有限了。户外活动有近视预防作用,而没有近视控制作用。
误区2:
让孩子看绿色能预防近视
很多家长在把家里的家具刷绿漆,贴绿色的墙纸,甚至帮孩子把手机和电脑屏幕换成绿色,以求最大程度上为孩子营造绿色的环境。
可惜,这实际上对孩子预防近视毫无效果。只要孩子的眼睛是一直盯着近处看,即使周围都是绿色环境也不管用。
误区3:
孩子多吃猪肝、枸杞还有鱼肝油可以预防近视
猪肝:动物肝脏往往存在重金属、兽药残留等问题,还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吃多了对健康真没啥好处。
枸杞:说它明目,是因为它含有有益视力的叶*素(又叫胡萝卜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果、花卉中的天然物质,只要均衡饮食,一般都不会缺。
鱼肝油:鱼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眼睛夜晚就会看不清东西,也就是俗称的“夜盲症”。
不过吃鱼肝油只能改善夜盲症状,对预防近视是毫无作用的。
误区4:
所谓“视觉训练”,就能矫正视力
变长的眼轴是不会缩短的,因此真正的近视是不能逆转、不能恢复的。
“视觉训练”只是训练孩子眼睛对模糊东西的适应能力。本质上,眼轴并没有改变,近视度数并没有变化。所谓的“裸眼视力提高”,只是假象。
如何有效预防孩子近视?
如何有效控制孩子近视?
市面上、互联网上各种方式是否靠谱?
我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邓娟医生答疑解惑!
那如果孩子真的近视了,该怎么办呢?
孩子真的近视了,除了佩戴眼镜,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佩戴角膜塑形镜,就是我们熟悉的“OK镜”。
孩子晚上睡觉前将OK镜佩戴在眼角膜上,白天用眼就可以不用佩戴眼镜,且恢复正常的裸眼视力。
OK镜的“魔力”原理是当TA们睡觉时闭上眼睛,眼皮会对OK镜产生压力,OK镜就能对角膜进行物理按摩,使角膜中心变平坦。
邓娟医生的孩子也是近视眼。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她带孩子验光,发现双眼近视度。而到六年级,近视就达到了度。
最后,邓医生决定使用OK镜来控制近视。到高中的时候,孩子的度数是度,6年只增加了50度!(更多ok镜的使用方法,邓医生将会在课程中告诉我们)
只要家长能够找到适合孩子的防治方法,孩子的近视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邓医生提醒说,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以下表现,就需要多加留心了:
长时间眯眼睛看东西;
歪头看东西;
频繁眨眼;
经常揉眼睛;
皱眉头、拉扯眼角……
当孩子的近视度数达到度,就是高度近视了。眼底很容易发生病变,出现并发症,甚至导致失明。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宝爸宝妈们不要小看近视,那么:
除了ok镜,孩子还能如何科学有效控制近视?
除了注意用眼,孩子应该如何正确地预防近视?
除了专业“扫雷”,邓娟主任还有什么近视实用干货分享呢?
为了让大家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预防和控制近视的知识,帮助家长粉碎用眼的误区,帮助孩子从小守护好眼睛,我们直接邀请到邓医生带来了课程《儿童近视预防与控制》,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爸爸妈妈都不近视,孩子就%安全吗?
父母都是近视,孩子应该怎么预防近视?
已经近视的孩子视力怎样才不减退?
邓医生教你避开更多误区
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