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很重要,
但是究竟怎么做到呢?
中国已经进入知识型竞争的社会,
如果不学习,就毫无竞争力;
而学习,势必要用眼。
不能过度用眼和一定要刻苦学习,
是否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社会价值体系重塑提问: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背负应试教育家长们的感受,这种焦虑和担忧要如何解决?
解惑:《对话》栏目中的王司长指出:二十年前到高中调研的时候,就能听到孩子家长说到这些:要素质教育,要教孩子人际交往、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可是我要上北大,上清华,我差一分我就去不了。
当我孩子去欣赏艺术,去体育锻炼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拼命学习,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家孩子多考了一分,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大,我们家孩子没考上。这我找你,你能帮我负责吗?
可以看到追求一个更好的成绩和减轻负担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从来没有停止过的争论。这就是涉及到我们评价体系的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体育在高考里面两百分或者一百分,那么大家还会觉得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吗?
因为这样一个升学的评价体系,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也跟着跑偏了。
我们从教育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但是在我们的升学体系或者是评价体系里面,这五育并没有得到均衡的对待。
因此,评价体系就让我们全面的教育体系出现了一个偏差,我把它叫做系统性偏差。
这个系统性偏差导致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也是如此的,你们家孩子视力如何没有人关心。孩子跑步跑最后一名,什么运动项目都不会都不重要,只有你们孩子上了哪个学校才最重要。
所以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探讨近视或降低近视率的事,而背后更多的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塑。
中央最近要出台一个《关于全面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意见》。这个《意见》其实就是要力图扭转整个社会对教育评价里面的一些不太合适的地方。
要想让大家重视近视问题,保护眼睛健康,修正行为背后的观念很重要。
《*帝内经》破解近视之谜提问:很多人说,近视是一种不可逆变化,年5月,国家卫健委联合5部委发文,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近视是无法治愈的。
竞争压力大→用眼过度→视力下降似乎成为了一个死循环。
解惑:传统的观点认为近视是由“用眼不当”引起的,包括: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书写姿势不良,躺着看书,昏暗环境下用眼等等,但近代各种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很多调查研究都积极寻找近视的各种环境因素,也的确发现近距离用眼、不良阅读习惯等因素和近视的相关性较大,但是也有不能完美解释的情况。
发表在《中国卫生统计》的一篇研究论文,通过对名1~9年级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个极其怪异的现象。
经常看电视4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发生近视的风险竟然是看电视0.5小时以下的学生的0.倍,也就是说看电视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风险越低。
和生活经验完全相悖的调查结果并不代表合理用眼就不重要,只是用眼过度和近视之间的关系可能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或者是一种必然。
有人也提出了一种猜想:视力好的孩子不会刻意控制看电视的时长,而视力不良的孩子因为自我约束或被家长限制反而看电视较少了。
但最起码我们不能简单的下结论:就是孩子平时看电视、看手机、上网太多才导致近视的。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对比中国初高中生和大学生均已超过70%的近视率。
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只有25%,澳大利亚仅为1.3%,以治学刻苦闻名的德国,青少年近视率也一直控制在15%以下。
从“学习努力、用眼过度导致近视”的角度讲,放眼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的青少年拼命学习吗?也不见得吧?
更奇特的是,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小孩在家长的监督下非常注意用眼卫生,用眼一定时间就会远眺以缓解眼球压力,父母也非高度近视患者,可孩子却近视了。
而另外一些小孩经常长时间打电子游戏,坐姿也不符合标准,却没有近视,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国家近视的人越来越多,不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解决近视问题非常迫切,那么找到这些案例的关键所在就显得非常重要。
让我们换一个视角,从中医的角度来剖析近视形成的原因,或许会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对于近视,早在隋朝就有一定的认知和阐述:“中医近视症状”“目不能远视”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
明朝将近视进一步具体化,而到清朝时则就是近视一词诞生的朝代,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称之为“能近怯远证”,傅仁宇《审视瑶函》称“近觑”,清代*庭镜《目经大成》始称近视。
追溯到最早期的医术《*帝内经》,就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灵枢·天年篇》中,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各种动物包括人眼的视觉功能都是为适应环境特别是太阳光逐渐演化而成的。
《*帝内经》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明·董宿在《奇效良方》中所云:“肾脏虚耗,水不上升,眼目昏暗,远视不明。”《审视瑶函》云:“竭视劳瞻,而不知养息。”
《秘要》云:“阴精不足,阳光有余,病于水者,故光华发见散乱,而不能收敛近视,治之在心肾。心肾平,则水火调而阴阳和。”
所以,禀赋不足(肝肾不足)是近视发生的根本原因,后天用眼过度是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或者说是非常重要的外缘罢了。
例如:气血不足。症状:视近清楚,视远模糊,眼底或可见视网膜呈豹纹状改变;或兼见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肝肾两虚。症状:能近怯远,可有眼前黑花飘动,眼底可见玻璃体液化混浊,视网膜呈豹纹状改变;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寐差多梦;舌质淡,脉细弱或弦细。
《*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目者,肝之官也。”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在五脏六腑中,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气,脾胃为后天之本,吸水谷之精华以补先天,故肝脾肾与眼睛的关系非常密切,宜从此论治。
《*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目者,肝之官也。”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疾病是心灵的显化提问:网上最近流传一个食疗秘方:龙眼肉+龙眼核+枸杞煮水就能治疗近视,从以形补形,或者从补气血,调养我们的肝脏和脾胃的角度真的可以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吗?
解惑:让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肝脾肾不足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从体上的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或许我们应该考虑另外一个层次。
《素问·五脏生成》:“心主脉,血行脉中”,“诸脉者,皆属于目;”而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心在体合脉,故目与心的关系非常紧密,此处的心是指心神,而非心脏这个器官。
《灵枢·大惑论》:“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心是藏神之所,是神志活动的发源地。
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神不明则目不明。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有助于大家理解,八十年代时,有一个老妈妈每天都要和远在国外读书的女儿视频通话,有一天突然黑屏了,无法跟女儿视频了,老妈妈很着急,就打电话给售后人员,请他们来修摄像头。
结果维修人员来了以后,拿出一张光盘放进电脑的光驱里面,“呜呜呜”的转了一会儿之后,摄像头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又可以继续视频聊天了,老妈妈很高兴,但同时又觉得不可思议啊。
也是,按我们正常的理解,摄像头不能工作了那就修摄像头啊,怎么是拿个光盘放进光驱里面转一会儿就恢复正常了呢?
在不懂电脑的人看来是摄像头坏了,但是维修人员知道不是摄像头的问题,是指挥摄像头工作的驱动意识——电脑程序坏了,这就跟我们今天治疗近视有异曲同工之妙。
摄像头就相当于我们的眼睛,近视相当于摄像头的工作出问题了,但是却不是摄像头——眼睛出问题了,而是指挥眼睛工作的驱动意识出问题了,如果我们只是去修摄像头——眼睛当然效果不佳。
那么最根本的治疗就是重新装一下驱动,就是把我们出了问题的驱动意识改成正知正见,眼睛就会恢复正常功能,重新看到清晰明亮的世界,这就要从心神出发去疗愈视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就是要向内去找,去我们的心意识上找答案,时刻抱持正知正见,就不会生病了。
如何向内寻找,从根本上疗愈近视呢?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