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听、好看的童书
文二旭妈妈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树妈说:
今天这篇文章,是我的好朋友二旭妈妈写的。
她最近这个月一直都很心焦,医院折腾很久,最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后悔”。
她家女儿现在准确的年龄是8岁10个月,上三年级。
去年发现近视50度,没想到今年一查,度数疯长,孩子现在已经真性近视度了。
医生说如果早干预早控制,孩子度数不会增长这么快。
她写下了自己在防控孩子近视的问题上,走过的一些弯路。
也分享了一些矫正孩子视力的经验,还有咨询专家后得到的一些实用的方法。
现在孩子近视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低龄化,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电视剧《明天,妈妈不在》
直到度数疯涨
我才知道
近视不仅仅是看不清
我女儿是去年7月份查出近视的,当时双眼度数都是50,当即戴上了普通近视镜。
我以为,孩子只要佩戴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控制住度数了,完全没想到近视发展这回事。
复查应该是今年2月份,疫情原因,一直拖到9月份。
初复查时,孩子裸眼视力,仅有0.4,医生说,近视度数已经在左右。
当时我就有点慌:
仅一年时间,孩子度数涨了!这太让人难以预料了。
医生解释说:
孩子正是快速发育的时期,眼轴距每增长1mm,近视度数就加深度。
即便用眼习惯很好,每年自然增长50-度,也都是正常的。
回想这一年,女儿身高确实明显增长。
但用眼习惯,显然没太注意。
前半年憋在家里上网课,户外活动少,加上女儿特别爱看书,看起来就忘了时间,种种原因,才让她近视度数激增吧。
医生还帮我做了个推算:
孩子现在刚上三年级,如果不重视,小学毕业,可能会发展到-度,初、高中6年再下来,高度近视无疑了……
图片来源:电视剧《明天,妈妈不在》
其实对孩子可能会近视,我心里有准备。
毕竟现在各种电子产品刺激加上学业压力,孩子用眼过度有些难免。
可孩子要真是小小年纪就高度近视,我还真有点难以接受。
那段时间,我不停地咨询、查资料,怎么控制孩子度数增长。
心里也满是自责,后悔自己重视度不够。
近视的危害
远比我们想的要厉害
我在朋友圈发了孩子近视的事后,有朋友这样回复:
假如近视不是病,没必要担心或焦虑。假如近视是病,可以治,那就治。
这条回复看起来挺理性,但我作为真的“吃过亏”的妈妈,真是无法做到这么佛系。
近视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它最大的麻烦就在于——它不是病,但它跟病一样,有许多潜在危害。
我自己是中度近视,二宝8、9个月时,我准备了一场考试。
那两个月,我不停地看书、熬夜、刷题,用眼有点过度。
考试过后,有天忽然发现视野里有几个黑点,去医院一查,是视网膜裂孔。
幸运的是,裂孔位置不错,发现也及时,手术修复后就没事了。
我家二楼的高中英语老师就没那么幸运了,她是高度近视,前几年不小心摔了一跤,视网膜脱落,伤害了眼底的*斑部位。
虽然最后手术修复了,但视力仅剩一点点,看人看东西都是模糊的。
平时跟我们打照面,她都是“听音识人”。
也因为眼睛问题,她从特别受重视的英语老师,调到了学校图书馆,工作事业都很受影响。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除了日常生活的不便,最大的隐患,就是眼底病变概率比正常人大。
因为我们的眼球是附着在视网膜上的,近视会让眼球拉长,但视网膜是不能随着眼球增长,所以,高度近视的人,眼球就特别容易牵扯视网膜,眼底各种病变概率就大。
有资料显示:
高度近视的人,发生视网膜穿孔、撕裂、脱落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五倍,患视网膜脱落的概率是0.07%。
最近几年,也常有新闻爆出,很多眼底病,包括*斑病变、后巩膜普通肿等眼病,正在低龄化,而这些眼底病,跟近视都有很大的关联。
正是因为这些,我才想要千方百计,不要让孩子发展成高度近视。
女儿一个同学家长,也很不理解我的焦虑,她说:
现在近视眼矫正手术很成熟的,大不了以后做手术不久行了。
可事实上,这是一个认知盲区:
即便做了激光手术或“全飞秒”、“变飞秒”等晶状体植入,也只是改变了视力。
眼底已经发生改变的生理结构,是没办法复原的。
也就是说,即便做了近视眼手术,眼底病变的概率,也并不能改善。
图片来源:电影《樱桃小番茄》
何况,这些近视眼手术,还有很多并发症或后遗症。
我怎么忍心,让孩子因为自己的疏忽,长大后承担那么多潜在危险呢。
我家孩子的近视防控之路
系统检查、咨询医生后,我终于明白了:
近视是没法治疗的。
就像上面说的,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改变屈光度,无法根治。
而孩子要想免除日后近视带来的风险,只能防控。
医生还非常耐心地告诉我,控制近视目前只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药物手段:
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但因为副作用明显的原因,并不常用。
第二种就是用光学手段:
佩戴角膜塑形镜、多点近视离焦镜、周边离焦软镜等延缓近视增长。
目前,控制近视增长最有效的,就是角膜塑形镜,就是俗称的OK镜。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但同时也说了OK镜的两个问题:
一是价格,OK镜一副价格在—之间,而且要每年更换。
一副眼镜,加上护理复查费用,每年要在左右。
孩子如果戴到成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第二就是,OK镜也是有副作用的,因为它要戴到眼睛里,卫生搞不好,非常容易感染。
纠结再三,我决定先帮孩子控制度数,选择了OK镜。
▍佩戴之前:
OK镜在佩戴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繁琐检查。
弟弟帮忙排队
爸爸守着散瞳
像角膜的各项数据,都需要评估通过后,孩子才能验配。
做了很多检查
检查过后,还要经过繁琐的试戴、各种仪器检查。
我家当时是试了4只,才找准孩子合适的眼镜。
旁边一起试戴的小姑娘,前期检查评估都通过了,但试戴了好多副,都因为眼睛太敏感,不停流眼泪,只能放弃了。
试戴
繁琐的前期检查,加试戴,让我差点放弃。
想想现在麻烦,是为了孩子以后不麻烦,就坚持了下来。
▍佩戴过程:
OK镜是晚上戴,白天摘。
它的光学原理是,通过压迫角膜,暂时降低屈光率,短暂提高裸眼视力。
我家第一天戴过后,第二天早晨裸眼视力明显转好。
但医生说,一般要持续戴一周左右,才能达到一整天的矫正视力。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佩戴过程确实很繁琐:
戴和摘之前,都要充分清洗镜片,清洁要做好。
我女儿第一天摘镜时,因为经验不足,轻微抻拽了角膜,好在复查时,医生及时看出来角膜上的两个轻微的小点。
这让我意识到,按时复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佩戴上OK镜后,第二天,第一周,第二周,第一个月,第三个月,以及以后每隔三个月,都要复查。
整个过程,也让我特别跟所有的妈妈或爸爸们提个醒儿:
孩子近视,不是小事,一定要早重视。
近视防控
是一系列的好习惯
光佩戴眼镜,并不能一定就控制孩子近视,还要有一系列的做法,才能真正有效。
1)从小监测孩子视力变化
孩子从出生,到6、7岁,视力是不断变化的。
一般2岁时能达到0.43岁时0.64岁正常视力是0.85岁时就能达到1.06岁能达到1.2的视力
我当时就是,错过了孩子6、7岁前视力的形成期,还没留心,孩子就近视了。
所以,孩子小时候,父母一定要多观察,早重视孩子的用眼情况。
2)养成好的用眼习惯
头正、肩平、身直,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这些就不用多说了。
另外,国际护眼法则20-20-20也要牢记,即:
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停下来休息20秒看20英尺外的地方等等。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远眺,才有效果。
3)每周保证不低于2次,每次不低于1.5小时的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最好是打球类的运动,也可以看远处或看绿色植物。
这里也提醒大家,如果在晚上或者特别早,光线不足的时候,是起不到理想效果的。
标准的光线条件是,我们看向天空时,眼睛感觉有微微的刺痛感。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4)配一副适合孩子的青少年专用眼镜
这个就不展开多说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综合为孩子考虑佩戴的类型。
5)日常注意饮食营养
孩子要尽量少吃甜食和碳酸饮料,因为甜食在代谢的过程中,会带走钙质,会让眼球壁变软,近视容易形成。
绿色蔬菜,*颜色的蔬果,豆类,瘦肉等可以多吃些。
6)视疲劳的缓解和视觉训练
很多孩子的近视,是由视疲劳过度造成的。
孩子的眼睛肌肉,调节力度不够,就容易视疲劳。
平时的眼保健操,以及远眺,训练眼睛肌肉的方法,都可以学学。
每天多做几次,既能减少视疲劳,还能让小点的孩子,增加远视储备。
近视防控,其实就是这一系列的好习惯,坚持下来,一定能见到效果。
这是我的一些经验和经历,希望大家不必走我这么多的弯路,早点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
让每个孩子,都保护好眼睛,拥有清晰的视力和健康的未来。
树妈说:
文章之后,还有件事情要跟大家说一下,咱们开通视频号啦。好多妈妈提过没时间看文章,后续我会在这里,用短视频的形式,跟大家分享我的有趣日常、心得、经验……
大家点击下面的视频,就可以直接观看: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