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在中国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现如今,每年已经有约万人接受近视手术。可即便这样,仍然有很多人对它抱有疑问。
一、
医生,为什么不做近视手术?
很多人看眼科医生都戴眼镜,以为是因为手术的安全性问题,才导致他们不做手术,但其实央视早在节目上正式给大家科普过。
央视曾邀请首都医科医院的副院长——魏文斌教授上节目。他说自己不做的近视手术第一个原因是没有赶上好时代,飞秒和半飞秒是在年后才出现的,等到自己想做,年纪却大了。
医院周浩东副院长提示做近视手术是有年龄限制的,一般18-50岁的人才能做。
因为18岁以下属于身体发育期,小孩子的度数也不太稳定。而50岁以后,人很容易老花眼,如果做了近视手术,老花眼可能会提前或者加重。但50岁以上,如果人的整体状态很年轻,有摘镜需求,也可以适当放宽条件。
第二个原因是,近视手术还有着严格的禁忌症:
也就是说,上面图中这些人,都不能做近视手术,即便你是医生,也不例外。
二、
如果符合条件,该怎么选择?
1
是否符合条件,它说了算
近视手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但具体要怎么判定,那就得交给术前检查了。
术前检查是非常详细的,角膜情况、眼部情况、身体状况的检查都会被安排在内,每一项检查都有其重要作用,它可以把那些不适合做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人群筛选出去。
哪怕检查结果只有一项不达标,医生都不会建议患者做,这也是保障近视手术的安全性的关键。
当然,手术本身的安全性,国家卫健委会在年7月13日新闻发布会上,也曾明确回答过:近视矫正手术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很长时间了,近视手术本身的安全性是高的、可靠的。这也是为什么每年有上百万的人选择近视手术!
但不管是哪一种手术,都不可能存在%的无风险。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王宁利就说过,手术风险高不高,和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大家应该关心适应症掌握得好不好。
换句话说,术前检查可以查出个人的身体素质,从而有效规避手术风险。而选择什么类型的手术才是最重要的,术后恢复状况如何才是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