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测量误差
1.探究测量误差的存在
(1)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在下表中:
归纳说明:同一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不同学生的测量值是不同的。
(2)选用分度值分别为1dm、1cm、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归纳说明:用精确程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出的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是不同的,分度值越小,所测量的值越接近物理课本宽度的真实值。
真实长度:任何物体的长度都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测不测量,它总是存在的,这个客观存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真实长度。
2.测量误差: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二、测量误差的产生与减小方法
1.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工具不够精确;(2)测量方法不够完善;(3)测量者估读时不可能非常准确;(4)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候等)对测量工具的影响。
2.误差减小的方法:(1)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是将实验中某一不变的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将测量的所有数据相加后再除以测量的次数,得到平均值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法是做实验时减小测量误差经常采用的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取平均值应该保持平均值的小数位数与每次测量值的小数位数相同。
三、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比较
四、分析解释
误差可以避免吗?怎样减小误差?
答:误差不可避免;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做误差,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又有主管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的影响。
减小误差:测量时误差应该是越小越好,但测量误差总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想多种方法来减小误差。例如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对于估计值有的同学可能会偏大,有的同学可能会偏小,因此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