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林
苑林
四川广安人
年出生
二级消防士
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
兴旺路特勤站消防员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消防员都是以手握水枪、冲锋火场、英姿飒爽的形象示人,而实际上,在消防救援队伍每一次战斗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无闻、做好保障、扎根后勤的人。
苑林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年12月,19岁的苑林来到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成了一名消防员。在新消防员集训时,不论是技能、体能、整理内务他都特别刻苦认真,分到特勤消防站后,训练和实战中他更是力争赶上老同志,立志做一个优秀消防员,然而正当他朝着梦想一步步前进时,一次锻炼意外让他的膝盖骨折。
养伤期间不能和队友一起参加年的“铁军集训”,苑林总觉得别人忙着,自己闲着像废人,看到厨房忙碌,他便到厨房帮忙,洗菜、切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集训结束后,做事勤快的苑林被留在了后勤,开始了他在三尺灶台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生活,这一做就是12年。
你真的了解后勤吗?炊事员也是热血沸腾的铁骨消防人!古往今来,良好的后勤保障,都是一场胜利的关键因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许多战争的转折点都是在后勤上取得突破:《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以小击大,火烧袁绍乌巢粮草,最终扭转战局。一代孔明诸葛亮,一心复国事难成,在第二次北伐中,由于粮草不足,致使军队失败告终。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俗称用车轮推出的战役,陈毅元帅就曾经说过:“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让队友吃好、吃饱是大事!
食,人之本性。战斗力既是练出来的,也是吃出来的,只有吃好了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训练之中,初入厨房的苑林就是一个“门外汉”,除了买菜、切菜这种简单的活外,对于煎、炸、烹、煮的烹饪手法一样都不懂。
不懂,就学,天下之事,唯勤不克。闲时,苑林就会买来食谱研究,从搭配、营养、口味、南北差异,一点一点的做功课。
队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各异,酸甜苦辣各有所好,正所谓众口难调,一个菜很难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为了让大家满意,苑林开始建立属于他的“口味账”,学做各式菜色:西南人喜好麻辣,东北人喜欢面食,江南人喜欢清淡,西北人喜欢胡辣,从水煮鱼到锅包肉,从大煮干丝到胡辣汤,南粥北面苑林都一样一样地学,渐渐地从一个厨房“小白”,变成了厨房大咖。
苑林是炊事员,但他更是战斗员!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中,后勤必须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必须快速响应、全维参战、精确保障。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消防员”,为了不在业务和体能上拖队伍后腿,每天忙完后勤的工作后,他总是到健身房给自己“加餐”,技能上不懂的就请教队友,在每次的业务体能考核中,苑林从没有落下一项科目!
年6月17日,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硐底镇发生严重山体滑坡,有多个村镇的人员被困。接到任务后,资阳消防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当时消防餐车上只有一些可以长期存储的米、面等给养。
去买吧!由于队伍所在的现场没有商铺营业,苑林和队友就走了10多公里,前往另一个村镇采购物资。队友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苑林则努力做到保障队友有一个充足的体能。这样临时出警,需要他翻山越岭去购买食物的事是常有的,但每一次苑林都能保证队友在劳累之后,及时补充能量。
在队伍中,后勤是不动声色,却又如影随形的力量。战斗中若是离开了他们,将会缺少最有力的保障,炊事员就如同航天火箭上那一颗不可缺失的螺丝钉!
黎明过去,早操结束,当你饥肠辘辘、满身大汗地走进食堂,迎接你是的油条、肉包、热豆浆;
数九寒冬,雪花飞舞,桌上是期待已久的冬日滋养火锅、麻辣小面,传说中的黄焖鸡;
炎炎夏日,大汗淋漓,总有冰镇绿豆汤和冰镇西瓜“两大护法”陪伴左右;
午夜时分,出警归来,还有深夜食堂的“胃”藉。
而这一切的供给者,就是基层队伍中最默默无闻的炊事员。他们工作的时候,你可能还在熟睡。为了让大家吃到美味可口的早餐,苑林经常晚上只睡5个小时,而这样的生活,他整整坚持了12年。
岗位没有高低,能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便是最值得敬佩的人。一个能顶住压力的消防员是硬汉,一个能耐得住寂寞,在后勤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的人同样值得大家敬佩。
苑林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甘于寂寞
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
从19岁到31岁
从青葱少年蜕变为成熟硬汉
12年光阴
他是一颗扎根后勤岗位的螺丝钉
更是一名热血沸腾的消防人
-END-
来源
资阳消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