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斑马消费
作者:沈庹
几天前,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几乎同一时间披露招股书,向创业板发起冲击。
华厦眼科深耕东南,普瑞眼科盘踞西南,何氏眼科则在辽宁及周边稳扎稳打,3医院所处区域不同,各是一方霸主。
上述3医院的现有规模,虽然远不及上市11年的爱尔眼科,但从它们的IPO募资用途来看,医院扩张成为首要目标,均有意追赶眼科“一哥”。特别是其中的“二哥”华厦眼科,拟在全国14个省新建个视光中心直营店。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增加,中国已有近6亿近视人群,医院欲逐浪资本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去年,爱尔康、清晰医疗、德视佳赴港上市,就是觊觎内地庞大的千亿眼科诊疗市场。德国企业德视佳赴港募资重点就是要在重庆和成都设立诊所,加速对内地眼科市场的渗透。
眼科为何成为一门好生意
当代人享受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时,最怕的就是影响视力。这催生出日趋增长的眼科保健刚性需求,医院收入增长的动力正来源于此。
日前,华厦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厦眼科”)、成都普瑞医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普瑞眼科”)和辽宁何氏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何氏眼科”)先后披露招股书,得以让外界窥探连锁医院的经营状况。
截至年,华厦眼科、普瑞眼科分别拥有医院51家、18家;何氏眼科和前二者构成不同,拥有3家三级眼保健服务机构、30家二级眼保健服务机构和56家初级眼保健服务机构。
招股书显示,去年,华厦眼科、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分别实现收入24.56亿元、11.93亿元和7.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亿元、0.49亿元和0.80亿元。
国内医院主要以眼科专科诊疗服务和视光服务等获取收入,手术收入是大头。年,华厦眼科通过眼科手术25.98万眼,实现收入24.32亿元,占收入的99%,普瑞眼科、何氏眼科手术治疗收入均占比50%以上。
从综合毛利率来看,报告期内,上述3医院均在40%以上,且有追赶眼科“一哥”的趋势。年,华厦眼科、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0.22%、42.63%和43.21%。同年,爱尔眼科(.SZ)综合毛利率为49.30%。
盈利能力强、低负债、资金充足,甚至无短期借款,应收账款来自医保机构,加之眼科保健市场刚需需求增长,医院已成为投资机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