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学校视力检查不达标,视力下降时,首先想到的会不会是假性近视。什么是儿童“假性”近视,它与真性近视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不需要管,休息一下就好了?
“假性”近视是近视吗?
在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假性”近视?“其实,医学届学术界并没有‘假性近视’一说,科学的表述应该是‘调节性近视’或‘调节痉挛’。”医院儿童眼病与视光专科林珊医生解释道。
在人的眼睛里,晶状体和睫状肌如同一组弹簧,它们负责眼睛看远看近时的“调焦”工作,如果弹簧一直绷紧,久而久之弹簧的弹性就会被破坏,眼睛就会出问题。
当眼睛观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使眼内晶状体弯曲度增加,从而增强了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这就是眼的调节功能。
当眼睛观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调节归零”,我们就能看清。但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持续使用调节,可能导致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睫状肌痉挛;这时,我们抬头望远,睫状肌不能及时放松,就会出现视力模糊,这种情况就是我们俗称的“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区别
“而真性近视,一般都是因为眼轴增长导致的。眼轴就是眼球的前后径长度,正常成人的眼轴在24mm左右。孩子刚出生时,眼轴长度在16mm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加,眼轴也在增长。如果孩子的眼轴长度高于该年龄段的正常值,就会发生近视,也就是孩子的眼轴过长了。当然,这也需要结合角膜曲率来综合判断。”林珊医生指出,有的孩子眼轴是正常的,但是曲率不正常,也就有可能导致近视出现,我们也会称之为曲率性近视,所以真正的近视,大致分为:轴性近视和曲率性近视,或者两者结合。
因此,简而言之,“假性近视”是眼睛睫状肌的痉挛造成的一个假象,一旦通过有效手段放松调节,视物模糊的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或消除。而真性近视的孩子往往眼轴过长,放松调节后依然症状存在,近视度数不会下降和消除。通常眼轴比正常值长1mm,近视度数约增加度。
怎么区分假性近视和真近视呢?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都会出现视力下降,那么怎么区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呢?“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医院做详细的检测。首次电脑验光检查,如果发现有近视度数,则需散瞳验光来确定是否为真性近视,以及具体的真实的近视度数。我们一般要用一种眼药水儿,就是放松睫状肌的一种药,如托比卡胺美多利,或者是阿托品,用药后放松睫状肌,让它不再痉挛,也就是把它的假性成分全部去掉,然后再进行检测。”林珊医生说道。
如果散瞳以后检查孩子的近视度数在五十度以上了,那么就已经是真性近视了,此时还需结合眼轴测量,来判断孩子近视的发展趋势。如果散完瞳以后表现为远视,或者是零度,那么则可能是“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的症状特点是点完散瞳药以后,看东西更清楚,比以前要清晰一些,而真性近视散完瞳以后他通常看近处是很模糊的。
“虽然‘假性近视’通过放松调节后可以恢复视力,但是家长也不能放松警惕。‘假性近视’发生,也是长期不正确用眼或长期近距离用眼过度导致,实际上是孩子视力健康亮了红灯。”医院林珊医生提醒各位家长,应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以免发展为真性近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同时,当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有看东西眯眼,看电视距离过近,写作业歪头等现象时,也需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建议医院做一个全面的眼部检查,做到近视早预防、早发现、早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