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样形容一个人的身高,身材高大的叫作"身高八尺",身材矮小的叫作"不满五尺"。其实在不同的朝代,尺寸的长度也是不大相同。
古人的“分、寸、尺、丈、引”
远古时期,人们拿自己的身体当尺子,来丈量万物,当时的人认为大拇指宽度就是一寸,把人的手掌张开,从大拇指指尖到小拇指指尖的距离,就叫做一尺。因此,那个时候的一尺大约就是现在的16-17厘米左右。当然,这种测量方式非常不准确。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统一度量衡,一尺为23.1厘米。“度”即长度,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分、寸、尺、丈、引。
三国时修改一尺为24.2厘米;唐宋朝时的一尺是30.7厘米;到了明清时期,一尺为31.1厘米。而我们如今的尺,则定一尺为33.33厘米。可见一尺呈现出越来越长的趋势。
那么“五度”之间是怎么换算的?古人有规定,“五度”之间均为十进制。1引为10丈,1丈为10尺,1尺为10寸,1寸为10分。
现代的“毫米、厘米、分米、米”
这要说到年,法国科学院颁布了一套新的计量体系,称为“米制”(Metric)。10毫米等于1厘米;10厘米等于1分米;10分米等于1米。法国科学院将米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的接轨,全球所有国家基本都使用米制,现在在我国,尺这个长度单位依旧在使用,现在的1尺等于1米的三分之一。一尺约等于33.33厘米。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千米=1公里=2里=0.英里
1米=10分米=1公尺=3尺=3.英尺=1.码
1分米=10厘米=1公寸=0.1米=3寸
1厘米=10毫米=1公分=.0.01米=0.1分米=3分=0.英寸
1毫米=1公厘=0.1厘米=0.01分米=10公丝
1里=丈=0.5公里=0.5千米=米
1引=10丈=33.米=3.3厘米
1丈=10尺=3.3米=.33厘米
1尺=10寸=0.3米=1.英尺
1寸=10分=3.3厘米=1.英寸
所以,不同时期,“身高八尺”也是不同,放在远古时期是厘米,秦朝是厘米,唐宋时期是厘米,明清时期为厘米,放在现在更高,所以不要被古人的身高所迷惑,因为尺一直在变化。
那吕布身高1丈,是多少厘米?根据文中实际分享不同时期的尺,算一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