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权威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计算器是人们常用的工具,无论是计算机里的计算软件,还是会计们手上的电子计算器,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计算器的发展事实上经历了很大的变迁。从博物馆里的计算器,一起来看看计算器的发展史。博物馆藏上世纪的计算器“纳皮尔的骨头”在17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逐渐崛起,同时也这让数学变得重要,而当时又没有电子计算机,那么人们用什么计算复杂的数据呢?那当然是一些名人发明的机械计算器。第1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出现于年,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发明了“纳皮尔的骨头”,构造非常简单,一个方木盘左边写着行号,一大套算法的顶端写有编号,下面一字写着行号与编号的乘积。这套工具主要用来计算乘法,计算时先用算码凑成一个因数,再在根据行号读出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的乘积,格子里的斜线错位相加列在纸上,最后的总和仍要口算加法,显然中国人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工具,汉语的99乘法表实在太容易背诵了。但话说回来,约翰纳比尔的数学贡献不止一副骨头,他还提出了对数概念,若y等于log,a为底x的对数,则x等于y个a连成。乍看上去非常复杂,但如果不考虑直接计算,就会发现对数能化幂为乘除,化乘除为加减,实在美妙。拉普拉斯因此赞叹道:发明对数,把耗在计算上的时间减少了数天乃至数月,这就倍加了,可以说天文学家的寿命。对数滑尺的发明然而对数表十分庞大,哪怕是二郎神都会看花眼。大部分对数值不需要最终保留。于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很快在年到年之间,利用滑尺将繁琐的数值改成了直观的刻度,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仍以最简单的乘法来说,两根滑尺上的刻度是1~10的自然数的对数值,那么要计算2×3就只需滑动上方那根尺子,用1对齐2在右边找到2的对数加3的对数,对应的刻度果然是6的对数,同理尺上可以看出3×3=9,1.5×1.2=1.8等等,对数尺让复杂计算变成对来对去,这就是中文里对数一词的由来。滑尺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工程师和数学家不断为计算式引入新的刻度,并添加了滑动的游标,可以计算乘除乘方幂次三角函数等等复杂的计算。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电子科学计算器以前,计算尺都是工程师的身份象征,然而应用数学发展到这个地步,人们开始渴望一些连加减都能免去的计算工具。计算尺机械计算器年,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帕斯卡跨出了第1步,他的帕斯卡计算器是一个长方形的黄铜盒子,上面开了一列读数窗,下面对应这一行带符条和指针的齿轮,先持续转动齿轮,逐位输入一个加数,这将显示在上方的读数窗里,再用同样的方式输入另一个加数,读数窗里就会显示出和了,这是第1款不需要知道计算原理的计算器,它的意义非同小可。帕斯卡计算器在此基础上,德国的莱布尼茨于年到年之间发明了一种部件计算器,采用了他独创的莱布尼茨轮,把刻度播到几,齿轮就转几个轮,相当于数据输入功能。除了普通的加减法,他还能计算10的16次方以内的乘除法,部件计算器奠定了欧洲机械计算机的研发基础。在18世纪,各种机械计算器在欧洲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终于到年法国的四则计算器成为第一款商业化的办公计算器,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台式计算器进入了会计师的办公室,许多品牌一直沿用到20世纪。莱布尼茨计算器复制品其中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手摇式计算器流传最广,它用齿数可变的齿轮作为输入,用跳针制成精致的进退位机构累加器也是一套齿轮,套在滑板上左右移动反复加减以实现乘除法,滑板上还有一个同样的计算器记录乘除的因数,三套齿轮互相撩拨,可以胜任9位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对于一般的财会计算相当适用。自动按键计算器然而拨号手摇也太费事了,机械计算器在20世纪开始大幅简化操作,按钮键盘开始替代拨号并结合了打字时代,作为输出。会计除了按钮,遥杆什么都不用做了,到了战后,机械计算器利用电池驱动小马达走向了辉煌的巅峰,输入所需的算式,一按等号,计算器就能在纸带上给出完美的计算结果,然而刚刚进入80年代第4代电子计算机商用化了,机械计算器一夜之间在西方淘汰,对于今天的工程师来说,即便仅仅看懂他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成了绝学。上万个零件的计算器无论哪一种,也许是时代的必需品。有淘汰才能有进步。其实,包括中国源远流长的算盘文化,都是文明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老式计算器中国的算盘算盘也叫珠算盘,据考证起源于北宋年间。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发明的一种相对简便的计算工具。中国无疑是算盘的故乡,虽然今天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但是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遗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慢慢地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世界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