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试卷
姓名:学号:专业:层次: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
(一)互换性按互换程度可分为1和2两种。
(二)配合基准制可分为3和4两种。
(三)当最小极限尺寸等于基本尺寸时,其5偏差为零,当零件的实际尺寸等于基本尺寸时,其6为零。
(四)在满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7的公差等级。
(五)选取量块块数要尽量8,通常以不超过9为宜。
(六)分度值是指在计量器具的刻度尺上相邻两刻线所10的量值。
二、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一)某一孔或轴的直径正好加工到基本尺寸,则此孔或轴必然是合格件。( )
(二)φ10f7和φ10f8的上偏差是相等的,只是它们的下偏差各不相同。()
(三)在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都处于轴的公差带的下方。()
(四)表面粗糙度的注写和读数方向与尺寸的注写和读取方向是一致的。()
(五)相互配合的孔与轴,其基本尺寸必相同。( )
(六)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取得越大。()
(七)立式光学计检测轴径尺寸时是利用的绝对测量法。()
(八)粗大误差应及时发现,并从测量数据中剔除。()
(九)形位公差项目都是有基准要求的。()
(十)表面粗糙度影响孔和轴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三、计算题:(共30分)
(一)计算轴φ60mm的极限尺寸。若该轴加工后测得实际尺寸为
φ60.mm,试判断该零件尺寸是否合格。(6分)
(二)已知相配合的孔和轴
,计算以下内容。(14分)
1.求孔和轴的极限尺寸。
2.绘制尺寸公差带图。
3.判断配合类型。
4.求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5.求配合公差。
6.画出配合公差带图。
(三)试按内缩方式确定ФH9
的验收极限,并选择相应的计量器具。(10分)
四、分析题:(共30分)
(一)解释三针测量法测量螺纹中径的原理。(6分)
(二)解释下列表面粗糙度的含义。(12分)
(三)分析图形解释图中各形位公差的含义。(12分)
考核科目《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A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
(一)完全互换不完全互换
(二)基孔制基轴制
(三)下实际偏差
(四)大(高)
(五)少4-5
(六)代表
二、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三、计算题:(共30分)
(一)(6分)
解:dmax=60+0.=60.mm(2分)
dmin=60—0.=59.mm(2分)
当dmin≤da≤dmax零件合格,
59.≤60.≤60.所以该零件尺寸合格。(2分)
(二)(14分)
解:1.Dmax=40+0.=40.mm
Dmin=40+0=40mm(2分)
dmax=40+0.=40.mm
dmin=40+0.=40.mm(2分)
2.绘制尺寸公差带图。(2分)
3.根据尺寸公差带图判断此配合为过盈配合。(2分)
4.Ymax=EI-es=0-0.=-0.mm
Ymin=ES-ei=0.-0.=-0.mm(2分)
5.求配合公差(2分)
Tf=︱Ymin-Ymax︱=︱-0.+0.︱=0.mm
6.画出配合公差带图。(2分)
(三)(10分)
1.查表确定公称尺寸在--mm范围内、公差等级为IT9时,安全裕度A=0.mm,测量器具允许的不确定度u1=0.mm,选1档。
2.按内缩方式确定验收极限,则:
3.又查表可知,在工件尺寸≤mm范围内,分度值为0.01mm的内径千分尺的测量不确定度为0.mm,小于u1=0.mm,且数值最为接近,可以满足要求。
四、分析题:(共30分)
(一)解释三针测量法测量螺纹中径的原理。(6分)
三针测量法主要用于测量精密外螺纹的中径d2,测量时,将三根直径相等的精密量针放在被测螺纹沟槽中,用光学或者机械量仪测出针距M。然后根据已知普通螺纹的牙型角为60°,d0最佳=0.P,按公式计算出螺纹中径的实际尺寸d2=M-3d0+0.P
(二)解释下列表面粗糙度的含义。(12分)
1.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零件表面的Ra的上限值为3.2mm。(4分)
2.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零件表面的Rz的最大值为1.6mm。(4分)
3..用车削的方法获得的零件表面的Ra的上限值为1.6mm。(4分)
(三)(12分)
1.∮38mm圆锥的中心轴线应限定在直径等于∮0.03mm的圆柱面内。(3分)
2.在任意垂直于公共基准轴线A-B的横截面内,提取的∮52k6mm圆应限定在半径差等于0.05mm、圆心在基准轴线A-B上的两同心圆之间。(3分)
3.∮56r6mm圆柱的轴线应限定在平行于公共基准轴线A-B的且直径等于∮0.07mm的圆柱面内。(3分)
4.∮52k6mm圆柱面的任意横截面圆周应限定在半径差等于0.01mm的两共面同心圆之间。(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