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检验历来都是棉花质量检验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关于棉花的各类标准都将棉纤维的长度指标做为关键检验指标。年发布的全新GB-标准中规定棉花检测中可分别使用手扯尺量法和HVI测试法测定棉纤维的长度,最终结果以HVI检测结果为准,其中手扯长度是棉花检验中用得最普遍也最久的一种方法,以前贸易上都用手扯长度作标准检验方法。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手扯长度与罗拉分析仪测量的主体长度也十分接近。于是,在仪器化检验十分普遍的现状下,手扯长度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测试方法,但大家都知道,手扯尺量法对人工的要求非常高,很多人练习了很久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手扯长度通常有一端齐和两端齐两种方法,本文主要对常用的一端齐手扯长度的检验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对读者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自然生长的棉花检验原理具体而言,手扯尺量法是指采用人工手扯的方法使纤维平行伸直且一端或两端整齐,然后用具有特殊刻度的钢尺测量出这束纤维中主体纤维所具有的长度。也就是说,手扯尺量法是通过人工手法将棉花中较长的和较短的纤维去除,保留最能代表棉花主体长度的那部分纤维,然后用相应刻度尺测量得到的棉花长度。关键步骤首先从实验室样品中选取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棉样10g,再将随机选取出来的样品加以整理,确保纤维基本趋于平顺。将选出的适量样品放在双手并拢的拇指与食指间,将两拇指并齐,用手分向左右握紧,以双手其余四指做支点,两臂肘紧贴两肋,用力从两拇指处缓缓向外拉动,将右手的棉样弃去或合并与左手重叠握持再次抽取。右手的拇指与食指的第一节对齐,从截面多处夹取纤维,每抽取3次,将每次抽取出的纤维均匀整齐的重叠在一起,制作成适当的棉束。
然后用左手细细清除棉束上的游离纤维、索丝、杂质及丝团等,而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将棉束轻轻合拢,施加适当指握力,压缩减小棉束的面积,使之成为尖直形的平顺的棉束,以便于抽拔。整理过的棉束用右手压紧,将左手拇指与食指第一节平行对齐,抽取右手棉束中伸出的纤维,每次抽一薄层,将之均匀排列。随时清除纤维中的棉结杂物等,确保抽取出的纤维中无此类物品,每次抽取的长度不宜超过1.5mm,每次抽取整齐一端,应排列在食指的一条线上,确保平齐。形成粗束后,以相同方法反复抽拔2~3次,最终使其达到一端齐的平直光洁的棉束。
最后,棉束重量一般为60mg左右,长纤维可稍重些,短纤维可稍轻些。把制成的一端整齐的棉束,平放在黑绒板上,确保棉束无歪斜变形。用专业钢尺刃面在整齐一端少切些,不齐的一端多切些,直至两头均不见黑绒板为宜。棉束两端的切痕相互平行,然后用专业钢尺测量两切线间的距离,即为棉束的手扯长度。
影响因素当纤维长度分布偏散,手扯结果因检验时主体长度的不明显。棉纤维成熟好,天然转曲多,弹力高,纤维不易伸直,在整理时夹捻应当用力稍大些。纤维成熟差,或色质弱的棉花,由于纤维易伸直,卷曲度差,整理过程中,关键在于用力适宜,如果用力过大会造成纤维断裂过多,使手扯结果偏短。因此,在手扯过程中要适当用力,反复琢磨,采用最佳的力度使卷曲的纤维伸展开来。
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会发现,当实际回潮率在8%以下时,由于纤维易卷曲导致手扯长度结果容易偏短,当回潮率在8%~9.5%之间时手扯长度结果较正常;当回潮率增至9.5%以上时,由于纤维易成结片变薄导致手扯长度结果易偏长。其原因在于棉纤维内吸附水分较少,纤维沿纵向收缩,纤维转曲增多,抵抗拉伸和捻向能力亦增强,这时纤维本身就不易拉直,就是伸直后也很快就回缩,纤维手扯长度就过短。试样主体长度比例较大,手扯长度的结果就与主体长度相符。由于实验结果必须保持在真值正负0.5毫米的偏差范围内,因此,检验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纤维的回潮率手感。
最后,还有一条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的感官因素。经过验证,单人每天手扯长度在60只以内时,结果准确率比HVI要高。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感官数据比仪器更敏感,灵活和全面,但如果检验时间过久,会因主观上的疲惫导致数据偏差出现波动。因此,在检验过程中,要确保检验人员时刻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这样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