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高二物理下学期暑假训练6光含解析
TUhjnbcbe - 2025/3/30 17:14:00

1.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S2距离之差为2.1×10-6m,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m;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

(3)若让A光照射S1,B光照射S2,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

2.如图,一艘帆船静止在湖面上,帆船的竖直桅杆顶端高出水面3m。距水面4m的湖底P点发出的激光束,从水面出射后恰好照射到桅杆顶端,该出射光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取sin53°=0.8)。已知水的折射率为。

(1)求桅杆到P点的水平距离;

(2)船向左行驶一段距离后停止,调整由P点发出的激光束方向,当其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时,从水面射出后仍然照射在桅杆顶端,求船行驶的距离。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交通警示灯选用红色是因为红光更容易穿透云雾烟尘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用光导纤维束传输图像信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

D.让蓝光和绿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的是绿光

E.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多普勒效应

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偏振光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

B.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C.光纤通信及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D.X射线在磁场中能偏转,穿透能力强,可用来进行人体透视

E.声源与观察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所接收的频率大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无关

B.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形成的

C.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缝间的距离以及挡板和屏的距离一定时,红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小

D.光的偏振特征说明光是横波

E.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4.如图所示,a、b、c、d四个图是不同的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或单缝衍射图样.分析各图样的特点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a、b是光的干涉图样

B.c、d是光的干涉图样

C.形成a图样的光的波长比形成b图样光的波长短

D.形成c图样的光的波长比形成d图样光的波长短

5.(多选)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
  )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6.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

A.红光B.黄光

C.绿光D.紫光

7.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

B.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D.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

8.(多选)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涉现象是由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B.干涉现象是由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C.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

D.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

E.若使用半径小一些的凸薄透镜,则干涉条纹的间距要变小

9.(多选)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距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点及其上方的干涉条纹的情况是(
  )

A.O点是红光的亮条纹

B.O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

C.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D.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E.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下方

10.(多选)彩虹是由阳光进入雨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雨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形成的.形成示意图如图所示,一束白光L由左侧射入雨滴,a、b是白光射入雨滴后经过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后的其中两条出射光(a、b是单色光).下列关于a光与b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滴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

B.a光在雨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在雨滴中的传播速度

C.用同一双缝干涉仪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a光条纹间距大于b光条纹间距

D.a光、b光在雨滴中传播的波长都比各自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要长

E.若a光、b光在同一介质中,以相同的入射角由介质射向空气,若b光能够发生全反射,则a光也一定能够发生全反射

1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调节并观察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A.灯丝和单缝及双缝必须平行放置

B.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

C.干涉条纹疏密程度与双缝宽度有关

D.干涉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

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干涉条纹线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读数为________mm.

(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丙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时,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12.如图甲所示,在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先在白纸上放好截面是正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并确定AB和AC界面的位置.然后在棱镜的左侧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线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再从棱镜的右侧观察P1和P2的像.

(1)此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

A.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的像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1、P2的像和P3

(2)正确完成上述操作后,在纸上标出大头针P3、P4的位置(图中已标出).为测量该种玻璃的折射率,两位同学分别用圆规及刻度尺作出了完整光路和若干条辅助线,如图乙、丙所示.能够仅通过测量ED、FG的长度便可正确计算出折射率的是图________(填“乙”或“丙”),所测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__(用代表线段长度的字母ED、FG表示).

13.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为一棱镜的横截面,∠A=90°,∠B=30°.一束光线平行于底边BC射到AB边上并进入棱镜,然后垂直于AC边射出.

(1)求棱镜的折射率;

(2)保持AB边上的入射点不变,逐渐减小入射角,直到BC边上恰好有光线射出.求此时AB边上入射角的正弦.

答案与解析

1.(1)设A光在空气中波长为λ1,在介质中波长为λ2,由n==,得

λ1=nλ2=1.5×4×10-7m=6×10-7m

根据路程差Δr=2.1×10-6m,可知

N1===3.5

由此可知,从S1和S2到P点的路程差是波长λ1的3.5倍,所以P点为暗条纹。

(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C=得

n==

由此可知,B光在空气中波长λ3=nλ介=×3.15×10-7m=5.25×10-7m

路程差Δr和波长λ3的关系为:N2===4

可见,用B光做光源,P点为亮条纹。

(3)若让A光照射S1,B光照射S2,这时既不能发生干涉,也不发生衍射,此时在光屏上只能观察到亮光。

2.(1)设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x1,到P点的水平距离为x2;桅杆高度为h1,P点处水深为h2;激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有

=tan53°①

=tanθ②

由折射定律有sin53°=nsinθ③

设桅杆到P点的水平距离为x,则x=x1+x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x=7m。⑤

(2)设激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时,从水面出射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i′,由折射定律有

sini′=nsin45°⑥

设船向左行驶的距离为x′,此时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x′1,到P点的水平距离为x′2,则

x′1+x′2=x′+x⑦

=tani′⑧

=tan45°⑨

联立⑤⑥⑦⑧⑨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x′=(6-3)m≈5.5m。

1.ACD

交通警示灯选用红色是因为红光的波长较长,更容易穿透云雾烟尘,A正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错误;用光导纤维束传输图像信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C正确;根据条纹间距表达式Δx=λ可知,因为绿光的波长大于蓝光,故让蓝光和绿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的是绿光,D正确;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声波的干涉现象,E错误.

2.BCE

偏振是横波的特有现象,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A错误;照相机的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光的干涉现象,B正确;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C正确;X射线穿透力较强,但它不带电,不能在磁场中偏转,D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声源与观察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所接收的频率大于声源振动的频率,E正确.

3.BDE

光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与频率共同决定,所以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故A错误;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是由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光,进行光的叠加,形成的干涉条纹,故B正确;根据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λ,因为红光的波长比蓝光的波长长,则红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大,故C错误;光的偏振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它是横波区别于其他纵波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即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而不是纵波,故D正确;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故E正确.

4.A

干涉条纹是等距离的条纹,因此,a、b图是干涉图样,c、d图是衍射图样,故A正确,B错误;由公式Δx=λ可知,条纹宽的入射光的波长长,所以a图样的光的波长比b图样的光的波长长,故C错误;c图样的光的波长比d图样的光的波长长,故D错误.

5.ABD

通过光路图可看出,折射后a光的偏折程度大于b光的偏折程度,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C错误;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B正确;由n=知,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A正确;入射角增大时,折射率大的光线首先发生全反射,a光首先消失,D正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根据Δx=λ得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E错误.

6.D

由题图可知,可见光穿过玻璃砖后,发生了色散,其中a光的侧移距离大于b光的侧移距离,说明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同种介质对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折射率依次增大,由于b光是蓝光,故只有D符合题意.

7.C

干涉、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所以电磁波能产生衍射现象,A错误;常用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B错误;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速度,C正确;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光速是相同的,D错误.

8.ACE

由于在凸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的空气形成薄膜,所以形成相干光的反射面是凸透镜的下表面和平板玻璃的上表面,故A正确,B错误;由于凸透镜的下表面是圆弧面,所以形成的薄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形成不等间距的干涉条纹,故C正确,D错误;若使用半径小一些的凸薄透镜,则空气薄膜上的厚度变化更快,则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要变小,故E正确.

9.ACE

O点处波程差为零,对于任何光都是振动加强点,均为亮条纹,A正确;红光的波长较长,蓝光的波长较短,根据Δx=λ可知,C、E正确.

10.ABE

从光的折射光路可知,a光折射率大,即na>nb,A对;根据n=,折射率越大,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小,即a光在雨滴中传播速度小,B对;折射率越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即a光波长短,双缝干涉实验中,由Δx=知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a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窄,C错;光在两种介质表面发生折射时,频率不变,从空气进入雨滴,传播速度变小,所以波长变小,D错;光线从介质到空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sinC=,即a光全反射的临界角小,当b光能够发生全反射时,已经超过了a光的临界角,a光也一定能够发生全反射,E对.

11.(1)ACD (2)0. (3)大于

(1)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清晰,灯丝与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所得到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平行;由Δx=λ可知,条纹的疏密程度与双缝间距离d、光的波长λ、双缝到屏的距离L有关,所以A、C、D正确,B错误.

(2)固定刻度读数为0.5mm,可动刻度读数为20.2,所以测量结果为0.5mm+20.2×0.01mm=0.mm.

(3)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由几何知识可知测量头的读数大于条纹间的实际距离.

12.(1)BD (2)丙

(1)由于在插P3、P4时,是通过棱镜观察P1和P2的像,则此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1、P2的像和P3,B、D正确.

(2)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辅助圆半径为R,根据折射定律有n=.根据几何关系,在图乙中有sinα=、sinβ=;在图丙中有sinα=,sinβ=,可知能够仅通过测量ED、FG的长度便可正确计算出折射率的是图丙,折射率n===.

13.(1)光路图及相关量如图所示.

光束在AB边上折射,由折射定律得

=n①

式中n是棱镜的折射率.由几何关系可知

α+β=60°②

由几何关系和反射定律得

β=β′=∠B③

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i=60°得

n=.④

(2)设改变后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α′,由折射定律得

=n⑤

依题意,光束在BC边上的入射角为全反射的临界角θC,且sinθC=⑥

由几何关系得

θC=α′+30°⑦

由④⑤⑥⑦式得入射角的正弦为

sini′=.

-11-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物理下学期暑假训练6光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