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实验步骤
1.将木板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将斜面固定在木板的一端,刻度尺零刻度线与木板一端对齐,紧贴木板并固定好。
2.观察木板、毛巾与棉布的粗糙程度。
3.将毛巾铺在木板上,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使小车向下滑,小车停下后,记录小车在毛巾上滑动的距离s1。
4.将棉布铺在木板上,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使小车向下滑,小车停下后,记录小车在棉布上滑动的距离s2。
5.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使小车向下滑,小车停下后,记录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s3。
6.比较S1、S2和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02考查要点
1.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方法:在水平桌面上铺上材料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
2.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的目的: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相同。
3.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
4.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5.实验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
6.推理结论:假如小车不受阻力,它将做匀速真线运动。
03例题解析
1.小明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
(1)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
(2)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假如表面绝对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_____;
(3)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_____;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_____;
(4)让同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_____;
(5)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短,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
小慢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大
(1)[1][2]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到达不同的水平面上时,运动运动速度相同。由图中实验现象表明: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2)[3]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假如水平表面绝对光滑,该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4]A.物体受到平衡力,合力为0,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误,即×。
[5]B.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即×。
(4)[6]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与小落的高度、刚开始小落初速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5)[7]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短,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大。
2.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让同一小车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相同。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_____(选填“近”或“远”),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选填“快”或“慢”)。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做_____运动,这说明物体的运动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4)若实验中发现运动的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都冲出了水平板面,在原装置不变的情况下你建议怎样改进?____________
(5)冬奥会冰壶比赛中,投掷出去的冰壶由于____继续向前运动到目标区。
速度远慢匀速直线不需要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惯性
(1)[1]根据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2][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行驶得越远。
(3)[4][5]进一步推测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
(4)[6]小车从斜面高处下滑到水平面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实验中发现运动的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都冲出了水平板面,即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大些,要减小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可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
(5)[7]将冰壶推出后,冰壶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到目标区。
3.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先后三次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面上运动,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路程,他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_____。
(2)第3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读出小车在玻璃板上运动的路程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_____。
(3)小明分析表中内容得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_____(大/小),小车运动的路程就越_____(远/近),可推知小车速度减小得越_____(快/慢)。
(4)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水平方向不受阻力作用,水平面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运动,由此可见,小车之所以一直运动下去是由于物体具有_____,而_____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使得小车最终停下来。
(5)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进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A.运动的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改变。()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如图所示,重5N的物体B通过定滑轮沿水平方向拉着重50N的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对A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物体B匀速上升,则拉力F=___N。(不计绳重和绳与轮的摩擦)
为了保证小车在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等64.20小远慢匀速直线惯性阻力√√×10
(1)根据机械能的转化可知: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
(2)刻度尺的读数: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用的单位是cm,每一个大格代表1cm,每一个小格代表0.1cm,即分度值为1mm,要注意估读。
(3)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平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运动的越远。
(4)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它将会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5)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6)①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②物体A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A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不变;③物体A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水平向左的拉力。
(1)[1]用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小车在进入平面时的运动速度相同。
(2)[2]小车有一定的长度,可以读车头对应的刻度变化,也可以读车尾对应的刻度变化;小车的车尾从零刻度开始运动,静止时车尾到达64.20cm,则小车运动的距离是64.20cm。
(3)[3][4]分析表中内容得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就越远。
[5]由此可推知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4)[6]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水平方向不受阻力作用,水平面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7][8]由此可见,小车之所以一直运动下去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阻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使得小车最终停下来。
(5)[9]A.运动的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不改变,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A正确。
[10]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肯定是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11]C.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故C错误。
(6)[12]①物体A水平向右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为5N、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物体A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摩擦力和拉力是平衡力,所以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大小相等,为5N;②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或水平向右运动时,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也是5N;③物体A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5N(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5N;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三力平衡,因此水平向左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