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常,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的()。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距离时,可以用()作单位。
3.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5厘米,数()次是1米。
4.比大小。(在○里填上“>”“<”或“=”。)
厘米○1米
6米+4米○20厘米
1米○90厘米 厘米○30厘米+50厘米
8厘米○8米3米○30厘米6厘米○1米20米○2米
5.量课本的长一般用(
)作单位,量教室的长一般用(
)作单位。
(
)厘米 (
)厘米
7.厘米刻度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4”的距离是(
)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10”的距离是(
)厘米。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棵大树高约6(
)。
二年级小朋友身高约为1(
)35(
)。
一枚图钉长约1(
)。 一辆中巴车长约5(
)。
一本书宽约18(
)。 一罐可乐高约12(
)。
一支铅笔长15(______);一棵大树高约15(______);聪聪身高约l(______)35(______)。
9.一根跳绳比1米(
)(填“长”或“短”),小学生手掌比10厘米(
)(填“宽”或“窄”)。
10.量一量,填一填。
一拃大约长() 一脚大约长() 1米大约有()拃
tuǒ
一步大约长() 一庹大约长()1米大约有()脚
1.设计意图:本题设计旨在评估学生对于长度单位、量取与比较、计算和填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填写正确的答案和单位,学生需要运用相关概念来判断和比较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检测的知识、能力、方法:该设计涉及到以下知识和能力:
(1)长度单位(厘米、米)的理解和运用。
(2)物体长度的测量与比较。
(3)数字之间的加减法运算。
(4)单位换算。
3.适用于用于检测他们对长度单位和测量的基本理解和运用能力。
1.下面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B.
C.
2.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是()。
A. B. C.
3.下面的物体中,()的高度最接近1米。
A.台灯 B.讲台 C.教室的门
4.小美沿着操场跑了一圈,大约跑了(
).
A.米 B.千米 C.厘米
5.下面不可以看成线段的是()。
A.课桌边 B.数学书边 C.圆形钟表边
6.一栋楼房的高度用()作单位最合适。
A.厘米 B.时 C.米
7.52厘米+48厘米()1米。
A.= B.> C.<
8.下面所量的线中,最长的线是________,最短的线是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④ C.③② D.①④
9.一根旗杆和10个1米多的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高,那么这根旗杆的高可能是()。
A.15厘米 B.5米 C.15米 D.5厘米
10.下图,还要铺()块与图中一样的小长方形才能铺满。
A.5 B.6 C.7
11.图中所示的蜡笔长()厘米。
A.6 B.5 C.4
12.在直尺上从刻度5到刻度8是()厘米。
A.2 B.3 C.4
:1.设计意图: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测量方法、线段、高度、长度单位、大小比较和图形铺满等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应用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检测的知识和能力:测量方法、线段特征、高度比较、长度单位换算、大小比较、图形铺满、直尺上的刻度计算等。
3.适用于考查学生对测量方法、线段、大小比较、长度单位和图形铺满等概念的掌握。
1.小明身高米。()
2.大树高8米。()
3.用1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5刻度对齐另一端,物体长度为4厘米。()
4.一枝粉笔长12米。()
5.课桌面长98厘米。()
6.学校操场的跑道长厘米。 (
)
7.1米的线段比厘米的线段长。 (
)
8.小学生一步大约可以走50厘米。 (
)
9.断了的刻度尺无法测量物体的长度。 (
)
10.这个图有2条线段。()
:
1.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长度单位、线段、测量方法、大小比较和图形识别的理解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检测的知识和能力:长度单位(米、厘米)、线段的长度、测量方法、大小比较、图形识别。
3.适用于考查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的初步阶段。
1.算一算。
20米+5米=_____米43厘米-9厘米=_____厘米
25米-8米=_____米72厘米+20厘米=_____厘米
1米-30厘米=_____厘米20厘米+8厘米=_____厘米
2.画一画。(共12分)
1.画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
2.画一条比7厘米短2厘米长的线段。(3分) 的线段。(3分)
:
1.设计意图:通过算术题和绘图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在长度单位换算和计算、线段绘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旨在巩固和应用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准确绘图的能力。
2.检测的知识和能力:长度单位换算、加法和减法计算、线段绘制。
3.这些题目适用于考查学生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帮助他们强化对长度单位和线段概念的掌握。
1.一支铅笔用去5厘米,还剩下3厘米,这支铅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2.一捆绳子长20米,第一次用去8米,第二次用去5米,一共用去多少米?现在如果还需要绳子8米,剩下的绳子够吗?
3.小明家到学校有40米,学校到少年宫有30米。
(1)小明早晨从家到学校,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放学回家,一共要走多少米路?
(2)小明双休日从家经过学校再到少年宫参加合唱训练后回家,一共要走多少米路程?
4.老师用一支粉笔写了个字,用去6厘米,还剩下3厘米,这粉笔原来长多少厘米?如果把剩下的粉笔写完,还可以写多少个字?
5.小货车能不能从限高杆下通过?为什么?(4分)
6.游乐园规定,身高1米的孩子买全票。小颖身高95厘米,她需要买全票吗?她最少再长几厘米就必须买全票了?
下面是小小和明明用步长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度。想一想:是小小的一步长,还是明明的一步长?
1.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解决的形式测试学生在长度单位换算、加减法运算、问题分析和推理等跨学科综合性知识和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对长度单位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2.检测的知识和能力:长度单位换算、加减法运算、问题分析和推理、利用身体上的尺子估算。
3.难易情况:这份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适用类型:适用于小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巩固长度单位换算和加减法运算的知识和能力。这些题目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和推理能力,并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参考答案:
填空题
零刻度、厘米、米、5、、=、、、、、、、、厘米、米、1、6、4、7、米、米、厘米、厘米、米、厘米、厘米、厘米、米、厘米、厘米、长、窄、(16、22、9、50、1米35厘米、2。说明,开放性题目,无标准答案)
选择题
B、B、A、C、C、A、B、C、B、B、B。
判断题。
×、√、√、×、√、×、×、√、×、×。
计算。
1.25、34、17、92、70、28。
(略)
解决问题。
1.5+3=8(厘米)答:这支铅笔原来长8厘米。
2.8+5=13(米)20-13=7(米)答:剩下的绳子不够。
(1)40+30=70(米)答:一共要走70米路。
(2)40+30+40+30=(米)答:一共要走米路程。
4.6+3=9(厘米)-50=(个)答:这粉笔原来长9厘米?如果把剩下的粉笔写完,还可以写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