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茶尺蠖的综合防治措施
TUhjnbcbe - 2025/2/17 18:41:00

一、认识茶尺蠖

茶尺蠖属于茶树食叶性害虫,隶属于鳞翅目,尺蛾科。又名拱拱虫、寸梗虫、吊丝虫等,多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在云南文山部分茶园中叶分布有茶尺蠖,于每年夏秋茶季危害茶园,严重影响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影响茶树抗寒性。

茶尺蠖。

二、茶尺蠖识别特征

1.虫卵时期的茶尺蠖:茶尺蠖虫卵开始时为鲜绿色,之后转为灰绿色在转为灰褐色最后孵化时转为黑色。每个虫卵不是单独存在而是10—粒堆成乱堆,位于茶树枝丫处,并在卵堆表面覆盖有一层白色丝絮。

茶尺蠖虫卵。

2.幼虫时期的茶尺蠖:通体灰褐色或褐色,背亚线黑色,初孵化的幼虫体长1.5mm,呈黑色。幼虫虫体细长,表面较光滑,似茶树枝条,腹部仅第6节和臀部有足。静止时紧抓住茶树枝叶,竖立似茶树枝条,加之通体呈茶褐色,故不易被发现。(幼虫时期的茶尺蠖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嫩性)

茶尺蠖幼虫。

3.茶尺蠖虫蛹时期:茶尺蠖虫蛹为长椭圆形,长10—14cm,呈赤褐色。触角和翅芽达腹部第四节后缘,第五腹节前缘两侧各有一个眼状斑纹,臀翅三角形,雄性则分为2叉。茶尺蠖幼虫多数在茶树树冠下入土化蛹,一般情况下茶尺蠖入土化蛹时会先在土中作一室,深度一般在1cm左右,越冬蛹在1.5—3cm左右。在茶尺蠖大量发生的季节也有部分幼虫在茶树下的枯枝落叶里化蛹,化蛹部位一般在离茶树脚3—33cm左右,多数幼虫在离茶树基部20cm处化蛹。茶尺蠖多以虫蛹在地下越冬,也有少数以幼虫形式在茶丛中越冬。

4.成虫时期:茶尺蠖多在清晨或者17:00—21:00羽化。成虫通体灰白色,翅膀为茶褐色或黑褐色,前翅具有4条黑褐色波状条纹,翅外缘有7个黑点,后翅外缘有5个黑点。白天4翅平展静伏于茶丛之中,多数于傍晚开始活动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向性,茶尺蠖对于茶树新梢气味具有较强的定向选择性。

茶尺蠖成虫。

三、危害形状识别

(一)低龄幼虫喜欢栖息在茶树叶片边缘,主要咬食茶树叶片边缘,使得茶树叶片呈网状半透明膜斑。

(二)高龄幼虫危害时呈光滑的“c”形缺刻。甚至蚕食整张叶片,严重时造成枝叶光秃,状如火烧,无茶可采,造成树势衰弱,影响茶树抗寒、抗病性,茶园产量难以在短时间恢复。

茶尺蠖危害状。

四、茶尺蠖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高山茶园、背阳茶园发生较少。

茶树长势好留叶多的较郁闭茶园发生重;四周环山,避风向阳茶园受害重;秋季前期温暖促使发生第7代,后期温度低,越冬基数少,春季雨水多第二年发生轻。

五、天敌

目前在茶园中已发现的茶尺蠖天敌生物主要有姬蜂、寄蝇、步行虫、蚂蚁、蜘蛛、线虫和鸟类等。

蚂蚁

六、茶园茶尺蠖综合防治办法

结合茶园深耕和人工捕杀灭蛹,保持茶园洁净。

在成虫盛发期利用茶尺蠖的趋光性在夜晚进行灯光诱杀。

生物防治:防治时期:1、2龄幼虫期;防治药剂: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病毒和苏芸金杆菌制剂(BT)。

药剂防治:防治时期:幼虫3龄前;防治药剂:喷洒10%二氯苯醚菊酯、2.5%氰菊酯、20%杀灭菊酯等。

喷施农药。

放鸡除虫:鸡食蛹也使用茶尺蠖幼虫,可在放鸡除虫前震动茶树,可以有较好的除虫效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茶尺蠖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