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的国庆假期已经结束了,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们,都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繁杂的学习任务、越来越多的网课和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加剧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情况。据悉,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已高达52.7%,呈现低龄、多发的趋势。如何缓解“近视焦虑”?医院的门诊主任金志华带来了专业建议。
可防:科学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同时也可以延缓近视发展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第5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各地要指导学校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改善视觉环境。科学合理分配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学生在学习时,要保持正确的阅读和书写姿势,做到“一尺、一拳、一寸”: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约30厘米),身体距离书桌约一拳,握笔手指距离笔尖约一寸。信息化时代下,儿童青少年应尽量减少接触电子产品,连续视近用眼20分钟,至少让眼睛看远休息20秒;连续视近用眼超过40分钟,至少让眼睛休息5-10分钟。家长也要做到言传身教,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延缓近视度数加深。
可控:科学手段控制近视,OK镜和近视离焦镜成有力帮手
如果是因为用眼过度等原因导致的假性近视,应及时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通过科学的方法恢复;但如果真性近视已经发生,只能通过配戴OK镜(角膜塑形镜)、近视离焦眼镜和近视眼手术等方式来进行矫正,希望借助明目膏、护眼贴等产品来降低近视度数,甚至恢复视力的说法都是没有医学依据的。
在医学方法中,角膜塑形镜是目前临床上被证实能延缓近视度数增加速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配戴,需要先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验配,专业的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估,并给出适合的方案。角膜塑性镜是晚上戴,早晨摘。如果一段时间不戴,眼睛会恢复到原本近视的状态,它的作用是延缓近视发展,而不是治愈近视。真性近视一旦发生,就是不可逆的,不能被治愈。
近视离焦镜也是近年来延缓近视发展的一大力作,它不仅适用于部分不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人群,对于大部分近视患者而言都是适配且有效的。近视离焦镜是通过技术手段,让外围物像投影在视网膜上或前方,在能够保证视力清晰的同时,又使得周边成像在视网膜前,从而在眼底形成近视性离焦,释放抑制眼轴增长的信号,控制近视度数继续加深的趋势。
金秋十月,杭州临平太学眼科推出“‘睛’喜迎国庆,乐享优视力”儿童近视防控活动,验配角膜塑形镜和近视离焦镜立减元,额外赠送全年免费复查、度数增长可免费换片等福利,进一步为近视的儿童青少年提供近视防控解决方案,为家长排忧解难。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检查儿童眼健康情况
儿童视觉发育是一个过程,一般认为在0-3岁左右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此期如果视力发育受到影响,则会造成严重视觉障碍,年龄在8.5岁以内为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在此期间视觉发育具有明显可塑性,8.5岁以上的儿童如果发现视觉问题,往往治疗就相对困难。
因此,金志华主任建议各位家长,从孩子3岁起就要定期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孩子屈光发育情况,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如果孩子已经近视,则要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矫正。家长们也可趁着风光正好,带孩子到临平太学眼科建立眼健康档案,并踏秋游玩一番。
同时,家庭也要发挥近视防控的关键作用,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协作,鼓励学校在家长委员会中明确家长代表的近视防控职责,发挥家庭教育在近视防控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杭州临平太学眼科在此呼吁:学校、家庭、医院和全社会共同行动,呵护孩子眼健康,打赢这场近视防控攻坚战,给孩子一个“清晰”、光明的未来。
据悉,医院作为临平地区唯一一家高端眼科诊疗机构,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全方位眼健康服务。同时,临平太学眼科努力践行公益使命,勇担社会责任:承担临平地区多个中小学及幼儿园视力筛查工作、多次深入社区为老百姓普及眼保健知识,并积极开展东西部协作,联合喜德县人民政府等多方力量,开展了‘睛彩·喜德行’”白内障复明公益活动,为四川省大凉山喜德县白内障老人提供台免费白内障手术,让百位白内障老人恢复年轻“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