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苹果MR视涯科技产业链OLED爆发
TUhjnbcbe - 2024/12/25 16:45:00
事件:苹果第一代MR产品VisionPro中,最贵零部件为两块micro-OLED显示屏,采用最先进的硅基OLED技术,视涯科技为苹果第一供应商,占比超过50%。

雅葆轩:公司为视涯科技供货商。

天马新材:通过彩虹集团间接供货视涯科技。

易天股份:为视涯科技提供晶圆显示偏光片贴附设备、PF膜材贴附设备、OCA贴合设备、HTH全贴合设备等多种设备。

可川科技:公司可为硅基OL-ED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CM-OS工艺制程定制开发相关保护膜产品,目前公司核心客户包括合肥视涯。

深科达:视涯科技是公司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的客户。

至纯科技:公司为视涯科技OL-ED微显示生产线提供包含高纯工艺系统和湿法工艺机台。

精测电子:目前持有视涯科技股份有限6.68%股权。

奕瑞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兼实控人顾铁也是视涯科技创始人。

激智科技:公司目前持有视涯科技1.13%的股权。

1、MicroOLED产业链及供应商:

1)硅基IC设计与制造:IC设计厂一般是联咏、瑞鼎、集创北方,晶圆代工厂是台积电、中芯国际。光刻方案需要使用曝光机、涂胶机、刻蚀机和显影机等设备。曝光机一般由尼康、佳能供应,涂胶机一般由日本的东电电子TEL和东丽等供应,而国内可以供应刻蚀机等设备。

2)OLED制程:蒸镀机是设备投资里面单体价值最大的,一台蒸镀机的投资需要超过2个亿。蒸镀机一般由日韩的厂商供应,例如Tokki、SUNIC和YAS等。

3)OLED封装制程:封装段用到的设备包括PECVD和ALD等,这些设备一般由国外厂商供应。

4)CF制程:使用光刻技术,设备与阳极制造设备类似。

5)切割与贴片、模组测试:厂商包括联得装备、易天、深科达和智云股份,一条产线线FPC和偏光片贴合设备加起来价值量不到万。

2、MicroOLED生产厂商及产能:

1)国外:索尼是供应了市场上超过50%的MicroOLED产品。有一条12寸的量产线,月产能为10k。三星正在研发尚未量产,LG进度较慢还在设备阶段。

2)国内:京东方目前有一条8寸的研发线和一条12寸的量产线。12寸量产线月产能为10k,目前处于良率爬坡阶段。视涯目前有一条12寸的量产线,月产能约为9k,明年9月份将拥有两条生产线,月产能为18k。昆山梦显、熙泰、湖畔正在进行8寸的研发线建设,没有量产。

3、关于视涯科技MicroOLED产品:

1)良率:40%-50%,良率提升取决于电路良率和蒸镀/封装良率。随着量产蒸镀/封装良率每年可以提升10%左右。电路良率大概60%-70%,提升较难。

2)在苹果的份额分配:取决于索尼,第一看明年MR的销量,第二看索尼的供应能力,索尼的供应缺口会由具备产能,且跟苹果存在合作关系的厂商来填补。

1、AR/VR显示方案介绍?

目前用于AR/VR显示的方案有四种:Fast-LCD、MiniLED、MicroOLED和MicroLED。

Fast-LCD和MiniLED本质上都属于LCD方案,它们都是被动发光需要发光源。MiniLED相对于Fast-LCD的优势在于可以做更多的背光分区,来提高产品的对比度。一般Fast-LCD是:1,相对较低,MiniLED做了更多的背光分区以后,分辨率可以到1-10万:1。Fast-LCD有背光源,背光源是常亮的所以功耗相对OLED要高40%-60%,MicroOLED的对比度在10-万:1。

MicroOLED技术是以单晶硅芯片为基底,以CMOS为驱动,以通过在硅晶圆上沉积红、绿、蓝有机材料的微显示技术。不同于传统的AMOLED显示技术,其是以单晶硅作为驱动背板而制作的OLED显示器件,利用成熟的CMOS工艺,将传统外置邦定的显示芯片集成在硅基背板中,像素尺寸为传统显示器件的1/10。MicroOLED拥有更高的像素密度(PPI),能够让显示器更轻薄短小、耗电量更少,特别适用于AR、VR等显示穿戴式设备。MicroOLED的缺点是显示材料是有机材料,对水和氧比较敏感,导致器件寿命较短,所以就引出了MicroLED。MicroLED是无机材料,理论上寿命和亮度比MicroOLED的要高。

MicroLED精度尺寸小于μm,MiniLED的晶粒尺寸一般在μm左右。当晶粒尺寸从MiniLED级别(μm)降低到MicroLED级别(μm)时,如果进一步做到0PPI的分辨率,像素大小约为10μm。然而,当像素大小达到10μm时,MicroLED的晶粒亮度会发生急剧衰减,而且RGB三种颜色的衰减比例并不相同,红光衰减更为剧烈。因此实现全彩的MicroLED方案非常困难,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这是亮度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巨量转移。MicroLED是通过MOCVD外延生长方式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出来的,需要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将晶粒从蓝宝石衬底转移到硅基板电路上。对于高分辨率显示器,例如0PPI的显示器,其像素数量一般为0××3个子像素,即超

过0万个像素。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巨量转移,良率要求非常高。尽管目前巨量转移的良率达到99.99%,但对于0多万个像素来说,仍然会产生大约几千个坏点,这在显示器上是无法接受的。因此,由于巨量转移和尺寸微缩化后亮度衰减比例不匹配的问题,导致目前全彩方案无法实现量产。目前量产的MicroLED一般都是单色绿色的产品。

综合来看MicroOLED是目前AR/VR最佳的显示方案。

2、AR/VR显示的核心参数有哪些?

FOV视场角:视场角决定了视野的大小和VR设备的沉浸感,为了保证达到深度沉浸的效果,对VR的FOV要求一般做到大于90度,一般的设备也都有标称比如单眼±45度。FOV由光机方案来决定,Fast-LCD一般用的是棱镜方案,MicroOLED一般搭配Pancake透镜,MicroLED一般是光波导。

清晰度的核心指标-PPD:传统显示器清晰度通常用分辨率PPI来衡量,PPD的定义是每一度视场角下的分辨率,比如PPI是0,视场角是,PPD就是30。PPD跟纱窗效应相关,PPD越高,纱窗效应越不明显。对于近眼显示来说,如果要完全消除纱窗效应,PPD要大于30。

余晖效应:通俗称之为延时,即画面切换时产生的眩晕感。为了降低这种眩晕感,需要降低延时。延时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帧间延时,即两帧画面之间产生的延时;另一部分是帧内延时,即在一帧画面内部产生的延时。为了降低眩晕感,对延迟的要求一般是小于20毫秒。在这20毫秒的延时中,包括显示部分的延时、传感器传递的延时以及计算部分的延时等。其中,显示部分的延时占到了60%,因此对显示的延时要求一般是小于12毫秒,可以得出显示器刷新率的要求要大于90赫兹。

3、MicroOLED的工艺路线?

MicroOLED结合了成熟的集成电路CMOS技术与OLED技术,采用了CMOS技术中的光刻、CMP等工艺和OLED技术中的真空蒸镀技术工艺。MicrOOLED器件工艺制程主要包含了四个环节:

硅基IC设计与制造:主要涉及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分别由IC设计团队和晶圆厂完成。OLED制程:主要包括OLED微腔顶发射技术,阳极材料技术,全彩化技术等。

OLED封装制程:通过PECVD和ALD设备制作MicroOLED薄膜封装,以达到阻挡水分子、氧气分子的作用,成膜质量关系到整个OLED微型显示器的寿命和良品率。

CF制程:通过IJP(喷墨印刷,InkJetPrinting)有机彩色滤光材料,进行曝光显影制作硅基OLED所需的三基色(R、G、B)图形,完成彩色化工艺,主要包括涂胶、光刻、显影和烘干4个工序。

4、像素驱动电路DDIC设计难度具体体现在哪里?

DDIC需要大量的补偿电路。像素尺寸较小时,每个像素所需的驱动电流也会相应减小。例如,如果电流精度为1毫安,实际需要的电流精度是0.5毫安,需要使用补偿电路来对信号进行放大,以确保每个像素能够获得准确且一致的电流。就像在近距离能够清晰地看到红绿灯而在远处就看不清楚。

目前这个环节,索尼是自己在做,视涯一般找DDIC的设计厂商如联咏、瑞鼎、集创北方。一般是先出设计方案,再由晶圆厂代工,最后晶圆厂把电路什么的都制造完成以后再卖给面板厂。最后一张硅基板卖过来的成本是小几千美金,它是12寸的,切割的数量取决于切割的尺寸,切1.4寸的大概可以切50个(不算良率)。现在电路的良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大概是60%-70%。

5、AR/VR市场规模及前景?

年AR/VR市场的出货量大约为0万台。根据IDC预测年至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3%。但实际上年AR/VR市场几乎没有增长,出货量甚至可能低于0万台。年的增长将取决于苹果能够带动市场的程度。

在0万台AR/VR市场中,MicroOLED产品渗透率约为10%-20%,其中大部分来自索尼。目前这万到万台的销售额约为13亿美元,预计在年这个数字会因为苹果翻倍。

6、AR/VR产业链?

VRAR产业链主要包括终端品牌商(苹果、Meta、华为、Pico),OEM/ODM厂商(歌尔、立讯精密),芯片/光学/显示部件供应商。芯片除了苹果是用自己的芯片,其他都是高通芯片。光机一般有Pancake方案、Birdbath方案和光波导。

7、MicroOLED产业链情况?各环节主要供应商?

MicroOLED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晶圆代工厂以及IC设计厂。IC设计厂一般是联咏、瑞鼎、集创北方,晶圆代工厂一般是台积电、中芯国际。

制造环节如下:

阳极制造:阳极制造包括两部分,分别是阳极的ito层和阳极的隔离层。这个过程使用光刻方案,涉及到的设备包括曝光机、涂胶机、刻蚀机和显影机。曝光机一般由日本的厂商供应,例如尼康、佳能,涂胶机一般由日本的东电电子TEL和东丽等。国内可以供应刻蚀机等。

OLED段:OLED段主要使用蒸镀机,12寸的设备产线产能为9k。蒸镀机是整个设备投资里面单体价值最大的,一台蒸镀机的投资需要超过2个亿。蒸镀机一般由日韩的厂商供应,例如Tokki、SUNIC和YAS等。

封装段:封装段用到的设备包括PECVD和ALD等,这些设备一般由国外厂商供应。

CF段:这段使用光刻技术,用到的设备与阳极制造设备类似。为了保护CF膜,需要进行贴层保护。

纪要来源:小程序

8、MicroOLED国内外厂商情况?

MicroOLED国外的厂商主要是索尼,市场上大概超过50%的MicroOLED产品都是由索尼供应。索尼有一条12寸的量产线,月产能大概是10k。此外还有三星收购的VRB公司,三星目前处于研发阶段。LG进度相对于三星更慢一些,目前可能还在进设备阶段。

国内京东方目前有一条8寸的研发线和一条12寸的量产线。12寸量产线月产能为10k,目前处于良率爬坡阶段。原本在云南昆明规划了三条12寸的量产线,但最近两个月基于市场情况,京东方公告剩下的两条线暂时不投了。

视涯目前有一条12寸的量产线,月产能约为9k,已经量产两年多了。基于对市场的判断,视涯在今年6月份又下单了一台12寸蒸镀机的量产线,明年6月份搬入,明年9月份大概可以量产,届时将拥有两条生产线,月产能为18k。

昆山梦显在年购进了一条8寸的研发线,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熙泰和湖畔这两家先做8寸的研发线再做12寸的量产线,目前处在8寸研发线的搬入阶段,没有量产。除了这两家,还有奥雷德和国兆光电这两家已经量产,但是这两家量产的产品是给军方供货,一般供的都是单色产品,单色产品跟消费级的全彩产品是在两个维度,所以他们短时间想切到消费级市场可能性不是很大。芯视佳、睿显等目前都处在产业规划过程中。

总体来看,除了视涯和京东方,其他厂商都处在研发或者产线建设过程中。

国内这么多厂商建MicroOLED产线的一个原因是MicroOLED的产线投资比较低,12寸10k的产线的投资额大概是10亿。

9、视涯良率情况?

视涯良率差不多在40%-50%。良率提升的曲线取决于两个因素:电路良率和蒸镀/封装良率。随着量产的进行,蒸镀/封装的良率可以得到提升,大约每年可以提升10%左右。然而电路良率的提升并不那么容易,难点主要在于设计。索尼良率没有明显优势,大概比视涯高0-10%。

视涯现在在量产的是卖给国内客户如大疆和华为,大疆的飞行眼镜和大疆无人机的取景器量很大。明年视涯产品有可能不是给苹果一代准备的,有可能是给二代产品准备,取决于苹果。

10、苹果一代和二代MR产品MicroOLED规格有何不同?

高阶版基本没有变化,都是1.4寸的规格。第一代产品只有高阶版的1.4寸规格,而第二代产品在年会有一些降规的版本出现。因为一代产品的价格较高,售价是美金,成本是美金。在这美金中,MicroOLED的屏幕成本是美金一块,两块屏幕总成本为美金,占了整个产品成本的45%。所以二代低阶版产品的主要目的是降MicroOLED屏幕的成本,比如12寸的硅基板切1.4寸的可以切50个,如果把尺寸缩小大概能切多个,尺寸缩小分辨率、刷新率、亮度通通是不变的,这样对于单品的成本直接减半,这是最主要的降本方案。另外索尼的代加工费较贵,所以寻找除索尼以外的代加工厂也是苹果目前在做的。最后,在客户的帮助下提升良率单品的成本也会降低。

二代产品低阶版成本下降幅度会超过50%,一块MicroOLED屏幕成本会降到多美金,产品售价会从美金直接降到美金。

11、二代产品份额是怎么分配的?

二代还不清楚,二代的份额是二代的销量,二代的销量需要根据一代来来来定,如果一代的销量达到了万台,甚至超过万台,二代应该有好几个版本包括高阶版本和低阶版本,预测二代产品可能会冲上万台。

份额的分配取决于索尼,第一取决于明年的销量是多少,第二取决于索尼能给他供多少。假设明年的销量是万台,索尼最多应该只能供万台,剩下的50万台由谁来供?那就看谁有产能,并且跟苹果的合作达到了相应的进度。所以基本上没有更多选择,这个份额就取决于明年的销量。

12、索尼、视涯等厂商扩产情况?

索尼有一条线月产能为10K,对应苹果大概万副眼镜。目前市场上大约一半的MicroOLED产品都是由索尼提供的,这部分产品会消耗索尼产能的50%。因此索尼只有一半的产能能够供给苹果。苹果要求索尼扩大生产能力,然而索尼目前对于扩产并不是很积极,苹果公司需要寻找除索尼以外的供应商,例如京东方和视涯。京东方原本在昆明规划了三条生产线,但现在后两条线被取消了,实际只有一条生产线。视涯已经扩建了一条生产线,第二条或第三条的生产线是否扩建取决于明年一代产品的销量,视涯在苹果这边是相对而言进度最快的。

13、还有哪些厂家目前在用或者是将来要用MicroOLED产品?

索尼自家的产品PSVR上有用MicroOLED类产品,其他比如视涯供的大疆。除了这些最主要的客户,还有在年到年这里面的一些厂商,主要是一些AR的厂商,比如像XREAL、雷鸟、Rockid等。

14、AR厂商为何青睐于用MicroOLED屏幕?

对于AR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求是眼镜轻薄,因此不会采用Fast-LCD的方案,因为Fast-LCD一般搭配的光机较厚重,戴在眼镜上会不舒服。常见的轻薄显示方案包括MicroOLED和MicroLED,但MicroLED的全彩实现需要通过光机,因此直接显示全彩的方案一般采用MicroOLED。

在AR产品厂商方面,Meta和Pico会在年底导入MicroOLED的产品。其中,Meta是目前市场上出货量最大的一家,年出货量达0万台,其产品尺寸和规格与苹果类似。Meta也在寻找MicroOLED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开发。国内最大的Pico产品尺寸和规格与Meta类似,跟随苹果的步伐。这两家预计在年底推出的量相对较少,不会像苹果全线切入MicroOLED,仍将以Fast-LCD为主。

15、25年苹果二代产品分辨率?

5k*5K。4k分辨率提到5k差距太小了,4k分辨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如果把产品的尺寸再做小,对电路的压力就会更大。MicroOLED上限能够实现单眼8k的效果,其实8k只是一个噱头,因为分辨率是用来减少纱窗效应的,做到4k纱窗效应基本上已经感受不到,没有必要把分辨率再往上拉来消除纱窗效应。

16、MicroOLED的应用场景?

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AR和VR的显示,一部分是我们将电子取景器,而电子取景器实际上是MicroOLED最早的一个应用方向。

MicroOLED是索尼发明的,索尼的相机比较好,它最开始就是用在索尼的相机上作为取景器来使用,后来索尼才把这个东西用在了他的游戏机上,然后推出了PSVR。国内用在电子取景器上量最大的就是大疆。其他方面,MicroOLED也可以用到医疗上。

目前最主要的应用就是打游戏和娱乐。对整个MicroOLED来说,目前生态还没有建立起来,也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应用场景。

其实苹果是改变了现状,它的这款MR产品结合它的芯片,实际上是能实现空间计算的功能。一些国外的开发者发布过一些产品的视频,正常我们戴VR只是一个虚拟世界,但是苹果这款产品能把虚拟世界跟现实世界相融合。

17、视涯的设备供应商?

在当前的产业链中,大部分使用的设备都是国外的,包括材料也以国外材料为主,而国内的设备主要集中在模组这一段,如FPC、偏光片,以及模组的检测。FPC、偏光片都属于贴合设备,国内能够提供这类设备的厂商包括联得装备、易天、深科达和智云股份等。

设备的采购取决于设备的重要性,一些关键的制程设备和关键的检测设备苹果会指定,其他的一些非重要的设备是不会指定的。贴合设备不是核心设备。

18、易天供应的是什么设备?

FPC贴合和偏光片贴合设备,一条产线这两个设备加起来不到万,价值量不大。一台模组的设备价格也就不到0万。

19、清越的验证进度?

目前还处在8寸研发线的研发过程中。苹果不可能采用8寸的,因为12寸才只能切50个,8寸就只能切十几个,切割经济性不好,再加上良率,实际上1个硅基板就才不到10个好的。如果要供1.4寸或者跟1.4寸接近的,产线必须是12寸,除非是供更小的产品比如0.5寸可以用8寸的。

20、Meta和Pico供应链的选型和验证进度?

尺寸和产品性能其实现在已经定下来了,现在在验证的过程中,验证结果还没出来。他们24年注定量不会大。

21、视涯的检测设备是不是都采购精测电子的?

有一部分是,价值量大概小几千万。

22、相较于AMOLED,有哪些新增设备?

只有CMOS光刻制程设备相对来说是新增的,这些设备大部分都是国外的,国内能做的很少,因为对设备制程能力要求很高,特别是稳定性要求很高。蒸镀机也没有国产的,蒸镀机在某些部件上的功能要求实际上比AMOLED更高。例如蒸镀机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位,它要求基板是透明的。AMOLED无论是玻璃还是柔性的PI,CCD对位都不会有困难。但是如果衬底变成了不透明的硅基板,就需要重新设计,这是比较困难的部分。AMOLED成本里材料成本超过20%,所以国产化需求很迫切,但在MicroOLED里材料成本占比在10%以下,材料国产化动力不足。

23、DDIC成本在MicroOLED占比是最高的吗?

对的,硅基板占比很高会超过50%,这张硅基板只有晶圆厂可以做。

纪要来源:小程序

1
查看完整版本: 苹果MR视涯科技产业链OLED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