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男儿爱干手工活,璎珞编织技术高超,网友自叹不如!
在《红楼梦》的一开头这样描述宝玉的出场: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宝钗同样也有一个金璎珞圈,所缀金锁上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吉谶。
由此可见,这璎珞有吉祥圆满之意,事实上,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由世间众宝所成,寓意为“无量光明”,其也有美玉的意思。后来,璎珞随佛教传入我国,被爱美的女性不断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以示华贵。
王建华是一名璎珞编织匠人,从小爱好手工作品的他,几年前因缘际会开始了璎珞的探索和学习。在他的妙手操作下,璎珞具有了更多更新的表现形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璎珞更有活力,更受现代人的欢迎,也让他自己回归本真,更近距离地接触到生活的真谛。
璎珞并不是简单的手工艺品,历经千年历史,丝线的每一次缠绕,成品的每一次展示都蕴含着深意。单就璎珞绳艺来说,其包含了造型设计、色彩搭配、结艺编制等多道工序,丝线的选择极为苛刻,质感与色彩的高要求足以让每一件作品光彩夺目、与众不同。制作过程中更加考验人,每一个结、每一个环、每一个作品都是经过千丝万缕、穿针引线纯手工制成。制作者每一次的尝试都有可能带来新的突破,这也就是为何称他们为匠人,匠人之心,寄乎于手,我们看到的精彩中融入了匠人的深思熟虑。
受传播香文化知识的妻子影响,王建华借助香学大家傅京亮老师所研发和传承的众多古法香牌,再融合璎珞技艺,将其完美呈现。就拿蝉香牌来说,“蝉”音同“禅”,在与璎珞结合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巧妙地实现想要的效果,要通过设计感悟生命,感悟自然。
当然,对于匠人王建华来说,璎珞的外形以及编制手法,在总体上都是围绕一个“圆”字,美好的愿望也就寄予其中,往更深层次考虑,编制璎珞本身的过程也是令人深思的。璎珞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其实做起来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也考验着制作者的耐心和毅力,你或许需要不断地重复很多的事情,不断地去品同一个小细节,很多次之后才可能闪现出一个创新想法,然后你就会再次陷入不断地尝试、重复、再尝试的圈子。但是,到最后,你所付出的是一定会得到回报的,量变引起质变,细水长流的坚持之后,你能找到自己当初为了什么努力,这就是其意义所在。
所谓“非人磨墨墨磨人”,对匠人王建华来说,编制璎珞的过程就是个人修行的过程,在编制璎珞的过程中,他不断打磨自己的内心,不断体悟生命意义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