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场库(ID:v_movier)
这两天,一位心灵手巧的中国视频博主在Youtube上火了。
青山傍水宛如世外桃源,悠扬的民族小调配上极少的对白以及简练的手工艺。
只看视频开头的画面,还以为是又一个李子柒。
没想到画面中的主角,竟然是一位看起来最普通常见、和蔼朴实的中国乡村爷爷。
阿木爷爷(GrandpaAmu)。
63岁的中国老木匠,人称“当代鲁班”。
你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泡泡机吗?
他凭借一手绝活,在Youtube上吸引了累计1亿多的播放量,单条视频最高达到多万播放。
视频的内容呢,大多是他为孙子手工制作玩具的过程,以及他用中国传统木匠工艺制作的桌椅板凳。
听着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但别说老外看了会震惊,只要你随便打开他的一个视频,看完都不得不称赞一句神奇的“中国功夫”。
比如阿木爷爷最开始火的这个视频,
是记录他做鲁班凳的过程。
一块整木,不用钉子不用胶水,不用电锯不用图纸。
徒手完成了一把开合自如的小凳,震惊了外国的网友。
只见他用尺子画了几笔:
用锯条沿着刚刚画好的痕迹锯开木头:
手工钻孔:
在表面凿出凹形:
几番行云流水的操作,
一把精巧的凳子就在阿木爷爷的手中就完成了。
这个木凳被称为“鲁班凳”。
相传由年前战国时期鲁班发明,又叫“鲁班枕”,绰号“瞎掰”。
虽然外国网友不知道什么是鲁班凳,但他们知道宜家肯定做不出来这样的凳子。
于是有人在视频下评论:
宜家已退出群聊
有人不敢相信他真的就用一块木头做成了把凳子:
有人认为如果谁不喜欢这个视频,
那一定是在羡慕他的高超工艺。
还有中国网友在线科普鲁班大师,
收获了外国网友的一致好评。
嗯,你大爷不愧是你大爷。
阿木爷爷原名王德文,是山东聊城人,现在居住于广西梧州。
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9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四个孩子全靠母亲一人拉扯长大。
年幼的阿木爷爷第一次接触木匠,还是在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又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时,母亲喊来了做木匠的大爷来帮忙修理。
这一刻起,阿木爷爷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做木匠是能够吃上饭的”。
自此后,他开始跟着周边地区有名的木匠学手艺。
虽然入行年纪很小,但很快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短短几年,就已经学会了打造桌椅板凳,连老师父都对这个小徒弟刮目相看。
一直到现在,他已经做了近50年木匠活。
虽然如今阿木爷爷岁数大了,抱孙子多过做木活。
但他依然没有丢掉这门手艺。
孙子喜欢的玩具,他都可以分分钟做出来。加上儿子工作本是做自媒体的,两个人商量,干脆一起做视频吧。
因为视频既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又能让爷爷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
于是便有了阿木爷爷(GrandpaAmu)这个形象。
在阿木爷爷的视频账号中,
小到孙子想要的玩具,大到一座拱桥。
爷爷都可以不借助任何现代工具,只靠一双手制作完成。
比如之前火遍全网的“小猪佩奇”。
阿木爷爷就给小孙子做了一个纯木的,甚至还能自动走路的佩奇。
就是这么一块块木头拼接,却暗含机关,
让佩奇真的走了起来。
孙子喜欢小汽车。
爷爷二话不说拿了块木头坐了起来。
孙子拿了一个苹果,
爷爷竟然也能做出一个高难度的苹果版“鲁班锁”。
看完这个苹果的制作过程,让人惊到合不拢嘴了。
但没想到还有难度更高的——
心型首饰盒版“鲁班锁”。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首饰盒,但却内藏层层机关,
没点技术,真的打不开。
还有他制作的微型世博会中国馆。
40多根榫卯棱榫卯柱,1个榫卯基,27道锁。
漂亮的木材,巧妙的思路,精湛的手工。
尽显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突然有点羡慕这个小孙子,能有这么帅气的爷爷给自己制作玩具。
不但可以通过拼鲁班锁来开发智力,还能从中体会古人的智慧。
而我们也能通过阿木爷爷制作“鲁班锁”的过程,重新认识中国已存在近年的榫卯技术。
毕竟在工业社会,像这样的手艺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穷极一生去磨炼一项技能。
每一份熟能生巧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精益求精。
阿木爷爷的走红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让人们知道,在中国还有很多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匠人之心。
而正因为有这些匠人们的坚持,我们的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下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
原标题:《硬核文化输出!外国人已经被这神奇的“中国功夫”惊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