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是一门传统而又古老的行业,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相传春秋时期的鲁班为木匠祖师爷,木工所用的刨子、锯子、凿头、墨斗、鲁班尺等都据说是鲁班发明的。古代封建社会,木匠的地位往往都很低,但是在民间却很少有人敢得罪他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看看今天的这个民间故事就知道了。
话说在清朝乾隆年间,永清县有位名叫李二牛的年轻人,祖上三代都是以木匠为业,受到祖辈的影响,耳濡目染之下也成为了一名木匠。李二牛的手艺很好,他的木工活甚至都超越了其他人,十里八乡无一不知无人不晓。不过李二牛这个人有个缺点,那就是心胸狭窄,倘若别人无缘无故得罪他,他会在心里嫉恨很久,有时还会伺机报复。
某天,县里的王员外托人捎来口信,让李二牛去他家中干活。细问才知道,原来王员外打算将祖宅重新翻建,而且规模不小,需要不少泥水匠、木匠、石匠等,王员外听闻李二牛的手艺不错,便把他请去做工。村里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对李二牛羡慕不已,王员外不但出手阔绰,而且还为人和善,从来不会对老百姓另眼相看。
李二牛带上刨子、凿头、墨斗等工具来到了王员外家中,出门迎接的是一位老管家,王员外则是外出做生意去了。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个老管家有些目中无人,看到这些木匠、石匠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惹得李二牛非常气愤,心说我是来干活不是来受气的,不就是一个下人么,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虽然这么想,李二牛可不敢说出来这些话。
老管家每天像监工一样,看工人们是否在偷工减料,有时还不懂装懂地指责李二牛,这让他心里更加生气。几天下来,经过众人的努力干活,房屋的整体架构基本上完工了,也该到结算工钱的时候了。老管家很不情愿地把钱袋子拿来,给每个人结算了工钱,李二牛看了看手里的几两银子,怎么跟之前讲好的工钱不一样呢?
李二牛去质问老管家,老管家直接来了一句“爱要不要,就这么多钱!”气得李二牛想把银子砸到他脸上去。当天晚上收工的时候,李二牛趁着其他人不注意,悄悄地又回到了工地之上,只见他用锯子、凿子等制作了一件小物件,嘴里还说着“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王员外从外地回家时,看到修缮一新的房子感到非常满意,不住地点头称赞。他特意问了管家:“匠人们的工钱都结清了吗?”,老管家言不由衷地说:“都已经结清了,而且我还多给了一些。”王员外点头说道:“嗯,做得很好,一定不能亏待他们,尤其是木匠,不然就会带来厄运。”老管家表面上应承着,心里却不以为然。
王员外一直从事丝绸布匹生意,由于诚信经营,在永清县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富户。王员外的生意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新房子盖好之后,生意接二连三的出事了。先是县里的几家丝绸店铺无缘无故竟然着起了大火,虽然被扑灭了,可是店里的丝绸都被烧成了灰烬。紧接着王员外的一支运输马队在路过一段山路时,竟然坠入了悬崖,马车上的货物也全部都损失殆尽了。
王员外原本保养很好的一头黑发也渐渐变白了,他苦思冥想都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某天,正当他在家中唉声叹气的时候,老管家来报,说门外有位叫“清玄道人”的老道士来访。王员外一听,眉头一下就舒展开来,赶紧让管家把他请进来。
这位清玄道人可不简单,当年机缘巧合之下,王员外遇到了云游的老道士,那时候的王员外生意一直都没有起色,仅仅经过老道长几句话的点拨,王员外这才变得富甲一方。清玄道人嘱咐王员外要积德行善,诚信经营,王员外一直将这些铭记于心。
清玄道人听到王员外的遭遇之后,闭目冥想,掐指算了一下,就跟王员外说,这一切都是新房子造成的,房梁上肯定被人做了手脚。王员外赶紧让下人找来梯子,自己亲自爬到房梁上,他在上面摸索了半天,果然找到一个小物件。
这是一件木头制作的小推车,小推车里放满了纸元宝,并且是朝着门外的方向摆放的。清玄道人说道:“真是好歹*的法术啊!这是要把你家中所有的钱财全部都推到门外,最终连一文钱都不剩!”接着清玄道人又说道:“你是不是得罪木匠了?不然他不会这么做的。”
王员外回头严厉地斥责老管家,问他是不是得罪了木匠。老管家在二人不善的目光下,终于道出了实情,他把自己如何对待李二牛,以及最后克扣工钱的事情说了出来。王员外叹了一口气,老管家跟了他这么多年,念着多年的情分,王员外没有选择报官,而是把他逐出了王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二牛在很小的时候,某天捉迷藏时发现爷爷床底下藏着一本书,这本书用几层布包裹着,显得非常神秘,书看起来年代久远,都已经泛*了,书上印着《鲁班经》几个大字。李二牛就翻看了起来,他被书中记载的各种各样的法术所吸引,每天趁着家人不注意就会偷偷拿出来翻看几页。几年过去了,李二牛对书里记载的法术都烂熟于心了,不过很多都是害人的法术,他也不敢去使用。
这次李二牛在王员外家中干活,受到老管家三番五次的不公平对待,使得他怀恨在心,决定用《鲁班经》里的法术来报复王家,幸好老道长及时发现,这才让王员外免于遭受更大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