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快刀三侠
作者:渣渣郡
丼,可能是当代都市流行汉字中崛起速度最快的一个字。
拿北京来说,丼这个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蔓延:你既可以在任何一家商场的步行街里看见由它组成的招牌,也可以在随便一个订餐App中寻见它的样貌。
而这个形似倒插笔的字的本身含义并不复杂,不过是日语中的“盖饭”而已。
坦白说,丼字的流行是一场盖饭的产业升级:从盖饭升级为丼饭,让这个开始本不足以承载美学、生活方式的菜品成为了一种能够被小而美包装的精致食物。
这种变化让它搭上了中国流行的和风审美列车,使得这份食物足以像穿地导弹一样精准击穿白领们厚实的茧壳,引爆心灵的G点,让他们在抱着盖饭Plus大快朵颐的同时联想起东瀛树下的Sakura。
在这股饮食文化现象的流行浪潮里,无疑有很多消费升级、中产品位之类的浪花被裹挟其中。当人们将吃盖饭的说辞变成了吃丼饭,食物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进击的精致符号,正将那些不合时宜的、落伍的、没有洞察到市场痒点的盖饭馆子挤压出人们的视野之外。
盖饭爱好者EdwardKind认为:挤压的过程是无声的,在自己接受食物的方式从拿着铁勺的食堂老大妈转变为带着手套的饿了么骑手过程中,曾经朴实而存在感卑微的盖饭就已经对他说了再见。
“现在,连他妈你的订餐软件都不会给你推荐盖饭。”
01
《盖饭美食家》
这些古早的、朴实无华的食物正被时代车轮一个接一个地碾为齑粉,然后被人遗忘;持续多年的消费升级语境下,似乎会让人们深刻地相信这是一次物竞天择的迭代,并不值得注意。
然而,在这个正悄然发生的趋势之中,我发现品尝朴实的盖饭正在成为互联网最热的话题:
最近,虎扑的一些JRs们每天开始在论坛里分享吃盖饭的日记,并互相友善地讨论着口味的高低,追忆起了盖饭基本款。
图片来源:虎扑步行街
习惯在荧幕前看吃播的人们,对各个网络主播拿着各种猎奇食物疯狂进食的画面早已麻木,但当互联网返璞归真从视频形式回到古典图文介质,数十条直播吃盖饭帖子后面紧跟的百万级浏览量,依旧会让人们相信起这场饮食文化复古运动背后的力量。
这一切起源于虎扑JR
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在一次中午吃饭时的奇遇,当他偶然踏进一家早已在大都市间难寻踪影的成都小吃店时,他就走进了一间盖饭的胜殿:泛*的墙面是岁月蹉跎,多种菜名是盖饭的经书,这种遇见不亚于印地安娜琼斯发现约柜的欣喜。而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从他视网膜上划过,一个计划就从他脑海中呼之欲出:“今天偶然去了一家小店,发现盖饭种类好多,打算每天中午吃一种,看看能不能坚持下来。”
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在初次踏入盖饭胜殿时如是说。图片来源:虎扑步行街
时至今日,他的旅程已经进行到了37天。这场决定追逐种盖饭的行为,就像是一场行为艺术的序言,唤起了人们基因深处对这种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构成的基础料理最朴素的集体记忆。
“我确实很久没吃盖饭了,当年在食堂最爱吃的还是8块钱的鱼香鸡蛋。”
早就沉迷于亲子丼的时尚从业者史老师在看到这篇帖子的时候几乎泪目,从某种意义来说鱼香鸡蛋盖饭对她来说是一个丈量自己学校生活的尺子,每一份实惠盖饭与味蕾的化学反应都是青春的明证。
一些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