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所写的古诗《夜宿山寺》时,课堂上一名男生对语文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李白只会写诗,不会算数。”此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和老师的不解,随后也成了在当地各小学老师和同学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李白所写的古诗《夜宿山寺》时,当学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时,一名男生对语文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李白只会写诗,不会算数。”此话一出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在同学的哄笑声中,语文老师询问了他为何有此看法的原因。学生红着脸告诉老师,在数学课上,他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他在做这一章的课外习题时,曾遇到过一道用“尺”做长度单位的题目。可“尺”这个长度单位他没学过,为此在爸爸的帮助下,他上网查阅了资料,知道一尺也叫一市尺,是古代和现在民间常用的长度单位,33.33厘米等于一市尺。
那位孩子还振振有词地说,在古诗《夜宿山寺》中,李白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楼只有一百多尺高,用厘米换算下来也就是厘米多高,再换算成米,不就是33.33米多吗?只有三十多米高的楼,能摘得上星星吗?现在我们的高楼早就超过多米了,三十来米的楼还能叫高楼吗?抛过这些不说,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李白就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千尺,折合成厘米是厘米,也就是.9米。假期爸爸曾带我游过庐山,庐山香炉峰的瀑布从崖边到潭底,落差米,宽只有5米,哪来的三千尺?
在同学们都被他的言论吸引之后,他又接着说,老师您上课讲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诗人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是作者为了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直泻,而有意而为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经常运用。这些我能理解,但我认为李白不会算数,夸张得也太厉害了,将米,三十多尺写成了三千多尺,现在又将三十多米写成了一百多米,这李白难道不是个只会写诗不会算数的人吗?
听了学生的陈述,语文老师是又好笑又生气,但老师静下心来之后却有了一点惊喜。心里暗想,这孩子没将老师讲的语文知识弄透彻虽然让人感到既好笑又生气,但是,他善于将语文学习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精神难能可贵。这是一个有主见,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探究,独立思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只要善于引导,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老师想到这儿,不由自主地变怒为喜,夸起了学生:你真会动脑子!真会思考!你真有才!
接下来语文老师又给全体学生讲解了一下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主要特点之一,他告诉学生,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文章表现的需要,往往会采用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深、高、强……”的写法,这就是夸张。李白在这两首诗中,为了诗文表达的需要,都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瀑布水流之长,山势和楼宇之高,造成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的艺术魅力。文中的数字都是“虚”数,不能当真实的数字对待。
读了文中所讲的故事,您认为李白会算数吗?假如你是老师或者孩子的父母,遇到这样有才的小学生,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