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尺一定就比寸长吗
TUhjnbcbe - 2023/6/21 19:17:00

01

关于尺寸的分别的问题,可以用《道德经》的“曲则为全”作答。该章的原文说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看完原文,很多人都会嚷嚷,叫我“洋芋片”。

这不明摆着吗?这章中,完全没有出现“尺”或者“寸”,甚至连“长短”也没出现,这段话根本和长度风马牛不相及好嘛,坑爹呢这是!

其实这是冤枉洋芋了。

02

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尺寸”和“长短”关系的人是屈原。他在《卜居》中说“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很多人见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信,毕竟按照按照生活经验来说一尺怎么可能比一寸短,一寸怎么可能比一尺长?肯定是你这个“洋芋片”胡诌的。

然而,事实是,这句话就是屈原说的,并不是洋芋编出来骗人的。

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尺不可能比一寸更短。那屈原为什么有这样说呢?

03

其实这句话不是说一尺比一寸短,而是说尺有短的时候,寸也有长的时候。这句话说的不是长短,而是用处。比如说,某地到某地的距离,这时候用“尺”就太短了;而筷子呢,用“寸”作单位就足够长了。

有的人会说,十一寸会比一尺长。

但那没有意义,一尺一比一尺更长。单位换算而已,并不是本质上的“一尺比一寸短,一寸比一尺长”。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尺有尺的用处,寸也有寸的用处,并不是简单的越长越好,或者越短越好。

这句话透露出的道理,和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起,刚好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尺寸各有长短优劣,这是先天条件,我们无力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发挥出长或短的用处。

04

而《道德经》“曲则为全”的核心也是如此,不管曲直,都可以发挥用处。

“曲则为全”这一篇的思想核心,可以从同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留下的作品中找到注释。

在庄子的《逍遥游》当中有一棵大樗树,它因为长得弯弯曲曲,不能成为材料,所以生在路边,砍伐非常方便,也被木工当成原材料给砍伐掉。

大樗树因为弯弯曲曲不成材,所以才得以保全,不是正好是“曲则全”吗?而大樗树这个故事的内核,不正是“没有用处”对大樗树来说就是最好的用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因为尺有尺的作用,寸有寸的作用;大樗树“曲则全”说明没有有没有的作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尺一定就比寸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