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厦门眼镜产业太豪横了生产企业达12
TUhjnbcbe - 2023/4/27 19:42:00
皮肤科医生刘*连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12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孙春燕/文常海*/图)小小的眼镜,背后是大大的商机。昨天,厦门国际眼镜业展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豪横”厦门眼镜产业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导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厦门眼镜产业年产值已超百亿,中高端太阳镜八成来自厦门。

业内人士还表示,一直被冠以“暴利”的眼镜业,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赚”,大部分费用花在渠道上。另外,作为个性化、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消费品,眼镜电商并不被业界看好。

1

豪横厦门眼镜产值超百亿

这两天,厦门国际会展中心,2万多平米的展馆内,多家眼镜企业、个知名眼镜品牌齐聚一堂。

厦门市眼镜协会人士表示,厦门拥有良好的眼镜产业基础,已形成涵盖太阳镜、光学镜架、镜片、老视镜、生产设备的眼镜制造行业,形成了从材料、零件、电镀、成镜、包装到批发零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众多影响力较高的品牌。

温州商人*先生在厦门经营眼镜店已有十几年,他告诉导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一批优秀眼镜生产企业及配套厂移师厦门,厦门眼镜产业慢慢有了基础,并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跻身中国乃至世界较高水平之列。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厦门眼镜产业已经有相当的‘江湖地位’,前五大品牌基本都在厦门。”厦门市眼镜协会会长*法调表示,“暴龙”、“海伦凯勒”、“派丽蒙”等厦门眼镜品牌已然成为国内的流行风向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

厦门市眼镜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厦门眼镜生产企业达家,品牌商贸、眼镜电商企业约50家,年总产值达亿元,相比5年前的56亿元几乎翻倍态势。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有2家,超5亿元企业3家,过亿企业有20家。

据悉,产自厦门的中高端太阳镜产品已占有国内八成以上市场,占据海外代工一半以上份额,厦门并因此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眼镜协会授予“中国太阳镜生产基地”荣誉称号。

2

暴利?业者说没想象的那么好赚

说起眼镜行业,“暴利”这个词几乎是如影随形,网上甚至有这样一则顺口溜:“20元的眼镜,元卖给你是人情,元卖给你是交情,元卖给你是行情。”

果真如此吗?是,也不是。“眼镜的毛利率确实挺高的,但净利率却和大部分行业差不多,甚至比一些服务业还低。说它是暴利比较片面,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赚。”莲花一家眼镜店店长徐先生告诉导报记者,从隐形眼镜到镜片、镜架,加价都是以倍为单位的,个别品类甚至加价10倍左右。“这样看确实暴利,但其中80%-90%都会被各种成本蚕食,到手的利润也就一成多,这样看又不能算暴利。”

眼镜业业者吴先生也说,一般来说,镜片的采购成本约为50-元,镜架的采购成本约为百元左右,每副眼镜的最低采购价也就元左右,但市场上眼镜的价格普遍在千元左右,毛利确实非常可观。但是如果扣除人工、店租、营销、管理等成本,却又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今年,吴先生把门店数量从四家缩减至两家。在他看来,眼镜业之所以“假暴利”,是因为房租和人工费用太高而人流量又太少,大部分门店盈利能力非常有限。“一般以上的收入都要‘贡献’给工资、房租和装修摊销、物业和水电等费用。”

在“眼镜第一股”博士眼镜的财报中,年博士眼镜的总体毛利率约为74.12%,相当于成本元的眼镜要卖到0元左右,加价率超过%,几乎可以和一些医药企业相媲美。

但同时,博士眼镜需要扣除商品采购成本、人工工资、社保、租金、物业及水电等9项费用,以及13项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扣除后年博士眼镜营收5.66亿元,净利润0.59亿元,净利率仅为10.5%。相当于零售价为0元的眼镜,实际只赚了元。

3

难题转型做眼镜电商并不容易

门店引流能力不足,是目前实体眼镜店面临的最大困境。业内人士认为,核心原因是品牌没有差异化,同质化极为严重,在人流量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消化高昂的运营费用,只能被迫提高单价。“当前全国眼镜产业都面临着品牌含金量亟待提升的发展瓶颈。”*法调说,怎样打造品牌含金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一大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人把目光转向了眼镜电商,但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厦门眼镜商对电商并不“感冒”。

厦门一位眼镜商表示,在电商平台开店需要负担人工、平台扣点、拍摄制作、物流、库存等其他费用,即使是以成本3倍的价格卖出,也很难说一定盈利,他们并不大打算花太多心思在电商上。“眼镜是个性化、专业性都比较强调的产品,我们可以为客户重新验光、调整屈光度,但网店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今年,徐先生学着别人做起了直播,但他的感受是,看得人是有一些,但真正下单的不多,所以他认为眼镜的主要“阵地”还得是实体店。

导报记者也发现,线上眼镜售价确实比实体店便宜不少,大部分集中在一两百元,但除了个别款式月销过千外,大部分月销量仅两位数。同时,眼镜电商不受资本待见,比如年,国内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关于眼镜电商的投资事件。

而在消费者眼中,眼镜电商也有点“不靠谱”。“就不说眼镜款式光靠看没法确定,就算不追求好看,眼镜的舒适度、镜架的材料和手感,还是要亲自试过才行。”近视多年的厦门白领罗小姐说,她的近视镜一定不会网上买,如果一定要网购,可能会买个性价比比较高的太阳镜。

1
查看完整版本: 厦门眼镜产业太豪横了生产企业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