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好物不坚牢,彩虹易散琉璃脆”,杨绛先生活了岁,看尽人间疾苦,她曾在《走到人生边上》感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活一世实在够辛苦。”
关于欲望与苦难,先生在书里说:与世无争的人被利用欺辱;有德行才貌的人被嫉妒排挤;宽容大度的人被损害侵犯,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防御,不得不为世事痛苦不已。
一、人生第一重苦:自我审视
人生下来就是痛苦的,我们被时代裹挟着不断前进,没有人会在乎你是否跟得上脚步。这种感觉就像是被一个拿着鞭子的人不断抽打,你累得喘不过气,还要拖着沉重的步伐不断往前走。
但凡你不堪其扰,想要停一停脚步,他们就会用极其恶心又老套的句式道德绑架你:“你对得起父母吗,你对得起孩子吗?”这世间的苦是吃不完的,也从来不会有人告诉你,吃多少苦才算对得起他们给你限定的对象。
小时候,考不到90分就是对不起父母;长大了,考不上好学校也是对不起父母;走上社会,连接受父母的帮助买房子都会被指责吸血*。普通人在社会上生活已经很难了,肩上还要承担着世俗的担子,可偏偏一刻也不敢放下,倒不是怕人指责,只是自己会内疚。
这种内疚就好像被打在脑子里的思想钢印,明明知道自己已经很大程度做到了,可还是不敢松懈。就像一种很简单却十分难回答的问句:“你觉得自己做的怎么样?”
谦虚的中国人会在一瞬间头皮发麻,接着就是不停地追问自己,我觉得做的怎么样吗?我好像从来都没有审视过自己做的怎么样。我追求优异的成绩、体面的工作、漂亮的衣服、气派的车子,都是为了让别人更喜欢自己,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这就是人生第一苦,无法逃离别人的目光。尽管可能没有人注视你,但心中就好像有着另外一个人格,它来源于内心的不自洽,就像一个恶魔,用最大的恶意去嘲笑你的笨拙与不体面。
二、人生第二重苦:嫉妒
当你经受住了生活的*打,在内心修炼到“任他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恭喜你跳出了审视之苦,不再与自己的内心做纠结。那你即将面对的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纠结,这种纠结可以概括成“嫉妒”。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内心自洽之后,还会嫉妒别人?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有阶级也有分化。倘若一个人还没跳脱出第一阶段,那他对于比别人生活的了解应该是很朦胧的,不知道如何达到更高层次,所以只会幻想,做白日梦完成阶级跨越。
能够跳脱出第一阶段的人,大概都是聪明有余、能力不足,又或者运气够差。他们一旦认清楚自己和他人的层次以及能力水平,就会产生一种失衡心理,会默默抱怨,凭什么更优秀的自己得不到更好的回报。这种嫉妒其实是人之常情,可是却会成为痛苦的根源。
社交媒体上偶尔窥见别人的生活一角,旅游照、秀恩爱、秀通知书、秀新车,对比自己的生活,总有不满意的地方。其实转变一下思维,别人展现出来的或许就是他的上限,人们常说“窥斑见豹”,有时候,正是你的过分脑补,才造成了主观上的不公平感。
这种不公平感在心里发酵,会带来两种结果。第一种是伤害对方,人们一旦将痛苦转化为恶意,去揣测对方的境遇,就会打开谣言的潘多拉魔盒。可怕的是,这种人甚至不是故意说谎,他们的一切理论都来源于逻辑中的想象。
不公平感扩大的第二种结果,就是丧失动力。巨大的不公平感一旦形成压力,就会让人将一切归于自己的不幸,变得自卑、焦虑,形成思维定式后,就开始变得“佛系”,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心态,企图通过逃避解决所有难题。
既然嫉妒是无可避免的,我们就要去对抗嫉妒,而不要企图消灭嫉妒。要理性认识这个世界和他人,千万不要用他人展示出来的“上限”要求自己,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三、人生第三重苦:舍得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从来都不能要求事情发展尽在掌控,倘若这也想要,那也不舍,只会带来无尽痛苦。因为人生最大的苦难,莫过于求不得。
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每天醒来,还没解锁手机就能收到各种信息轰炸。它们伴着刺耳的提醒音效,嗡嗡地震动着,不断地往你的脑子里灌。短视频、卡片信息流的火爆,长文章的相对冷门,就是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因为人们并不想停下来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他们只需要跟着节奏走就好了。
看网络上的人生导师们各种贩卖焦虑:你要找一个多优秀的伴侣才没有浪费人生;你要有一份多体面的工作,才能够发挥价值;你要送孩子读多好的补习班,才能够追上其他孩子……倘若这些都要兼顾,那人生只能陷入求不得的恐慌之中,终日惶惶不能安眠。
就像网友们爱用脱口秀演员李诞的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人间不值得,开心点吧朋友们。”这句“不值得”并非是形容人间事不值得努力,而是说人间事不值得你烦忧。人生短短几十载,还不够用来陪伴父母家人,哪有时间用在无聊的焦虑上?
如果一个人学会了舍弃不必要的欲望,坚守最珍贵的本心,那即便是再浮躁的社会,也依旧稳如泰山,心如明镜。因为舍与得的抉择,就是人生苦难中的最高境界。
四、结语
就像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中对自己的总结,反正好人是要吃亏,坏人是要占便宜的。这个世界从来不讲公道,没有道理可言,那你又有什么办法呢,世事无常,半分不由人。既然我生来是一个好人,那就没有本事作恶,吃亏也就罢了,只要尽量做好该做的,就没有白活一生。
如果我们也能做到和杨绛先生一样,认清自己的本心、无视他人的得失、舍弃纷扰的欲望,就会看到更广阔的人生境界。那时候,这人生三重苦,也就不足为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