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米究竟有多长
TUhjnbcbe - 2023/3/27 19:17:00

一米究竟有多长?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说,拿出个米尺来比划比划不就知道了?可是,这米尺上的一米真的就是准确的吗?

要知道这多长是一米,就要从米的起源说起。我国古代有个美男子叫邹忌,有文章这么评价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就是说邹忌这个人身高八尺多,按照现代的标准,一尺就是33.3cm,而八尺足足有.4cm,这么高的的身高,恐怕怎么都谈不上形貌昳丽了吧。实际上,古代一尺约合23.1cm,也就是说邹忌大概1米85,正好符合高大帅气的定义。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米的定义也随之变化。

身高八尺的邹忌

在近代科学中,米是长度的SI(国际单位制)单位,长度、宽度、厚度、半径、周长、距离等物理量的单位,都是用米或它的十进倍数单位或分数单位来表示的。自法国人建立米制至今,米的定义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米的定义为“地球子午线长的四千万分之一”。

子午线

第二阶段,在年9月20日,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根据瑞士制造的米原器,给米的定义是:“0℃时,巴黎国际计量局的截面为X形的铂铱合金尺两端刻线记号间的距离。”

米原器

第三阶段,在年10月的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给米下了第三次定义:“米等于氪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73个波长的长度。”以自然基准代替实物基准,这是计量科学的一次革命。用光波波长定义米的主要优点是稳定、不受环境的影响,只要符合定义规定的物理条件,就能复现。在特殊的技术条件下,氪86用起来很困难,仍不是科学家理想的“米原器”,故在用了23年后就被淘汰了。

第四阶段,就是现在的米定义,是在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为“光在真空中(1/)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因为光速在真空中是永远不变的,因而米的复现就更加精确了,其依据是真空中光速c0准确等于米/秒。

经过了一百多年,米的定义由宏观自然基准到实物基准,然后又发展到微观自然基准,并且正在继续向不确定度更小的微观自然基准方向发展。

纵观米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米的定义是一直在变化的。而且,米尺上的一米也是有一定误差的(精度1mm),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未来米的定义将会更加有趣,说不定你的名字就会留在这米的定义之中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米究竟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