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弱视
医学上,将眼底检查没有任何病理改变,但矫正视力达不到1.0者定义为弱视。在医学上属于疑难疾病。
打个通俗的比喻:从视力的角度讲,孩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视力完全正常,站在5米的标准位置(或者在2.5米距离对镜看视标),视力达到1.0,每只眼睛都相当于一盏W的灯泡;第二类是那些后天近视的孩子,就算近视得很厉害,不戴眼镜只能看见大的一两行视标,可是戴上眼镜,视力仍然能达到1.0,仍然相当于一盏W的灯泡;第三类就是弱视孩子,无论如何验光配镜,视力都达不到正常,有的只有0.6(60W),有的只有0.3(30W),有的甚至严重到几近视盲(连10W都不到)!因此,弱视又被定义为视力残障,家长一旦得知孩子视力情况的严重性,其心痛、焦虑、着急的心情可想而知。
第一视界的孩子不上眼镜,世界是一盏明亮的灯泡(视力正常)!第二视界的孩子戴上眼镜,世界仍然是一盏明亮的灯炮(近视或弱视康复)!第三视界的孩子即使戴上眼镜,世界也可能只是一支蜡烛,甚至一根火柴(弱视)!你的孩子,在第几视界?
根据戴镜视力可分为:轻(戴镜视力0.6及以上)中(戴镜视力0.3-0.5)重(戴镜视力0.25及以下)
附:0-6岁婴幼儿视力标准
附:儿童眼球发育图
弱视分类
远视性弱视:医学上,把眼睛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称之为远视(焦点落在视网膜前称为近视,焦点落在视网膜上称为正视)。远视镜为凸透镜,经检查后,配以合理的远视镜,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9,即视为远视性弱视(见上图)。
近视性弱视:医学上,把眼睛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称之为近视(焦点落在视网膜后称为远视,焦点落在视网膜上称为正视)。近视镜为凹透镜,经检查后,配以合理的近视镜,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9,即视为近视性弱视(见上图)。
散光性弱视: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进入眼球的光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称为散光。经检查后,配以合理的散光度数,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9,即视为散光性弱视(见上图)。
屈光参差性弱视:无论是远性弱视近视性弱视散光性弱视,如果两眼屈光度差别较大(≥2.00ds),且矫正视力达不到≥0.9,亦可视为屈光参差性弱视(见上图)。
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同时伴有弱视,但无眼底异常。目前认为这是因为斜视引起复视和视觉紊乱使患儿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主动抑制由斜眼*斑传入的视觉冲动,该眼*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视(见上图)。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指在婴幼儿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等眼病遮挡瞳孔,致使光刺激不正常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使得处于发育阶段的*斑由于生理性视刺激不足,造成发育不良或停滞。此类弱视通常预后效果较差(见上图)。
先天性弱视或器质性弱视:由于出生时*斑出血,导致锥细胞排列不规则,在婴儿出生后双眼形成以前发生,因而预后不好。有些虽然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能查出明显的病变,目前仍认为属器质性病变,因现有检查方法不能发现,此型为恒定性弱视,医治无效。此外,还有因眼外伤导致的弱视等,部分弱视儿童还伴有眼球震颤、旁中心或游离性注视、*斑反射弥散等问题,增加了康复难度。
康复方法
光学矫正即戴镜矫正。就像盖楼需要打地基一样,戴镜矫正能够矫正屈光不正和部分斜视,去除了产生弱视的一个因素,为视网膜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图像,能部分增加对视觉的刺激,促进视觉的发育,恢复视觉的功能,但仅凭戴镜矫正,难以康复弱视。
遮盖矫正
遮盖的目的是强迫使用弱视眼,让弱视眼多看多训练,可以消除好眼对弱视眼的抑制,使弱视眼能够接受更多的刺激。
调节功能训练
镜片阅读、镜片排序(感受调节,+放松调节,-刺激调节)
反转拍(改变调节刺激,正镜减少调节刺激,负镜增加调节刺激,集合刺激保持不变,因而调节性集合的改变伴随着一个同等幅度但方向相反的融像性聚散改变。)
字母卡(训练正常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
集合、同时视、融合功能训练
聚散球(训练病人对双眼集合和分开运动的感觉能力;提高自主性集合运动的能力;恢复病人正常集合近点)
红绿可变矢量图(提高病人正融像性集合的幅度)
立体镜(建立正常的感觉性融像,扩大融像范围,提高双眼视和立体视。最常用于抗抑制训练和融像训练、散开和集合的训练。)
裂隙尺(改善调节、融合、立体视、脱去抑制,加强调节与集合的关系)
精细视力训练均为辅助性训练,包括穿珠
电脑精细训练
手描实体镜
目的是促进视力的提高及双眼单视的形成,远视值偏低及近视性弱视儿童需避免或尽量少做。
刺激视力训练
视远强化训练(锻炼、刺激眼部肌肉)
光栅(通过一系列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强的条栅转动刺激*斑部中心凹的视细胞,增强其活跃性,消除抑制。)
弱视红光闪烁治疗仪(透过特制波长为纳米左右的红色滤光片的光刺激视网膜*斑部中心凹椎体细胞的敏感性,使旁中心注视转变为中心注视,视力逐步得到提高,同时对于假性近视有明显的疗效。)
后像增视疗法(用强光照射视网膜使视中枢消除了对*斑的抑制)
弱视灸疗灸疗在热能倍速效应下,其有效成份能够快速进入眼底细胞,增强细胞活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兴奋和激活萎缩的脑视皮层,提高视觉兴奋阚值,使弱视儿童视神经视细胞生长与正常生理发育相匹配。中医灸疗的特点:效果显著,对儿童的配合性要求低。
RGP
即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的英文缩写,中文涵义是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所含的硅、氟等聚合物,能够大大增加氧气的通过量。与软性隐形眼镜相比,既提高了透氧性,又保证材料的牢固性,具有良好的湿润性和抗沉淀性,并且由于采用的是虹吸式原理佩戴于眼表,不直接磨损角膜,对角膜损伤更小,更适合长时间佩戴。RGP一般用于近视眼人群常戴、大散光、近视控制、圆锥角膜控制等领域,随着它的不断被认可和推广,这几年有人发现RGP对眼球震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高质量的成像、获得更好的双眼合像基础、感觉—运动反馈等,使使震颤的频率降低、幅度减小,从而提升双眼同视力。另外,屈光参差较大的弱视儿童也可使用RGP,帮助建立融像。
叶*素补充
叶*素能够避免蓝光对眼睛造成的伤害,保护视网膜组织,增进视力,使视力更精准,保护视网膜,降低白内障的发生,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对眼睛的保健相当重要。
心理治疗针对弱视儿童易受心理伤害,目前的弱视治疗中,越来越多地引入了心理治疗环节,在与以逸待劳的频繁互动中与其尽量沟通表示理解,多给鼓励,避免严厉厌倦等。
弱视的危害
弱视眼最大的危害是,由于患弱视的眼视细胞和神经长期受不到外界物象的准确刺激而衰退,远视力低于0.8,如不及时治疗,患眼的视力会永久低下。弱视不但视力差,同时也没有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正常空间,不但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也无法体验感受到大自然美丽的风光。所以患弱视如不及时治愈,将严重影响到一生的前途、命运和生活质量。
1.无同视、融合力和立体视三级视觉功能。他们对于眼睛中看到的事物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力,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远近距离,生活在三维的世界里却只能看到二维的画面,而且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模糊或者重影的,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2.影响健康发展。弱势儿童对于眼睛中看到的事物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力,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远近距离,严重影响健康发展。
3.影响学习、择业与生活。弱视导致双眼无法形成立体视。由于大脑只能得到单侧健康眼输入的视觉信号,大脑无法形成立体的像,将导致患者没有立体觉想象能力。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写字总是出格……因此,即便是患有轻度弱视的儿童长大后也必然学不好立体几何,也不能选择如建筑、工程设计、医学、机械、美工等专业。
4.受到社会歧视。因为看不清楚事物,学习不好,走路老摔跤,他们常常被别的孩子耻笑。他们没有朋友,甚至家人、老师都不理解他们。长久下去,一直成长在被嘲笑的阴影里,让他们形成了严重的自闭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与生活。
所以弱视如不及时治愈,将严重影响到一生的前途、命运和生活质量,很多弱视儿童有的因此辍学,有的丧失了生活能力。
弱视康复标准
1.无效: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仅提高一行者2.进步:视力增进两行或两行以上者3.基本痊愈:视力恢复到≥0.9者4.痊愈:经过三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者。5.双眼眼球震颤的弱视儿童,双眼同视达到并稳定在≥0.9者,即视为临床康复。说明:弱视痊愈仅为基本康复目标,在此基础上,需根据不同弱视儿童的不同情况,进一步制定相应目标,如降低远视、防控近视、改善斜视、减轻震颤等。
小贴士:康复弱视,要与时间赛跑a.3-6周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弱视康复的时机,年龄越大,预后效果越差。b.9岁之前,能够健全立体视功能,9岁之后很难健全。
c.传统认为,弱视康复最后年龄不超过12周岁,好视界儿童弱视康复联盟独特的“三向同步速”,可将最后康复年龄推迟至16周岁。
为什么常规医疗机构难以康复弱视?
一句话,没时间,没精力,没人力,没动力,是常规医疗机构难以康复弱视的主要原因!你一定要了解的是,不是所有的病都能够依靠常规医疗机构,在国外,诸如视障(即弱视)、听障、自闭、孤独症、脑瘫等都有专业的指导训练康复中心,国内的趋势亦是如此,好视界顺应这趋势,率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所以,如果你几年来不间断地奔走于各大常规医疗机构间“治”弱视,却始终没有起色,你就一定要醒悟过来,原来你所做的,其实不是在“治”,你只是在不断复诊复诊,你并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机会,孩子的弱视如何能好?
常规的医疗机构或医疗条件溥弱的医疗机构,由于付不出相应的时间精力人力,所以也就不太关心,久而久之,对弱视的诊疗就越来越生疏,再加上问诊孩子太多顾不过来,有时就难免误诊,或者流于简单粗暴地处理,如一律回家光刺训练等,往往贻误部分孩子一生!
弱视儿童的家长最大的可悲就在于:“治”了多年弱视,却不了解什么是弱视?孩子是什么什么性质的弱视?弱视的康复标准是什么?孩子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康复目标?康复后能不能摘镜?不知其然,又怎能治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