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钱江晚报
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是习总书记的期望,也是全社会的愿景。
一眼望去,一片眼镜之城。
孩子们的近视是怎么造成的?近视又该怎样预防?在这件事上,家庭、学校、*府甚至整个社会,又该担负怎样的责任?钱报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采访。
每天用iPad做作业,暑假回来,小宏发现自己又看不清黑板了
新学期伊始,刚升小学三年级的小宏很郁闷,第一天放学,医院重新配眼镜。
他又看不清黑板上老师写的字了。
关于眼镜的“噩梦”,是从一年前开始的。有一天,个子高坐在教室后排的小宏忽然发现,黑板上的字变成了重影,老师的脸也开始模模糊糊。他以为自己犯困,使劲捏了捏鼻子,还是看不清。
从此,眼镜就成了小宏的标配。
这学期第一天放学,妈妈带小宏去了浙医二院眼科中心,一测才发现,孩子原本双眼度的近视,一个暑假过后,竟然加深了度。
只得配新眼镜。医生建议配一副OK镜(角膜塑形镜),刚戴上时非常不适应,难受得不停流眼泪。王女士心疼地摸着孩子的头,一边安慰一边叹气:“都是用平板电脑做作业给害的。”
原来,在小宏的班里,老师每天都会布置“电子作业”,放学回家要用平板电脑完成,每天至少使用半小时电子设备。这个暑假,小宏每天都要用iPad做作业,还得完成老师布置的20本书的阅读任务。
“家里不允许孩子玩手机和电脑,电视也只能在周末看一会,就是怕视力搞坏了。”王女士说,“我自己是高度近视,孩子近视概率本来就大,千防万防不让他碰电子设备,结果还是没防住。”
小宏班上,像他这样戴眼镜的同学有六七个。“刚开学,班上又多了个眼镜。”他插嘴说。
小宏所在的学校专门开发了一款APP,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被要求在上面做题目。尤其是英语,很多作业都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完成。
“小孩每天放学,包括暑假里,每天都要用平板电脑,起码半小时,想不近视都很难。”王女士说。
说起用电子设备做作业,王女士实在是“又爱又恨”。一方面,孩子整天对着平板电脑,视力肯定会受影响;另一方面,借助电子设备,孩子学习的确更加便捷。“课后做题目,孩子做完当场就能批改,还有详细的答案分析,非常方便。”王女士说,“而且用iPad练习英语发音也很有用,孩子念一个单词,系统就能打分,告诉孩子念得是否准确。”
班里几个近视孩子的家长,都曾向老师建议少布置一些电子作业。老师也尽量以书面作业为主,但英语作业的确是电子的方便。“我们几个近视孩子的家长还专门建了群,每天互相提醒使用平板电脑的时间,互相分享保护视力的文章。”王女士说。
配好眼镜那天,医院走廊坐了半小时,眼睛才适应过来。他闭着眼跟妈妈说,“现在闭上眼睛凉凉的,很舒服。”王女士帮儿子把泪痕擦掉,心里默默祈祷,“一个暑假度数深这么多,太吓人了!希望度数别再涨了。”
四年级的小葛说,他的近视是因为一本《丁丁历险记》
小葛是杭州一所公办小学四年级学生,去年配眼镜时,双眼近视度数。小葛说,他的近视是因为一本《丁丁历险记》。
小葛喜欢看书,各种类型的书籍都会接触,“漫画、小说我都看,最喜欢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的爱好,认为爱看书是件好事,没怎么管孩子看课外书这件事,结果,小葛在一本字体偏小的课外书上栽了跟头。
二年级时,小葛开始看漫画版《丁丁历险记》,“每一页的字都特别小。”小葛用手指比了个小缝,“我要凑很近才能看清,但我还是把一整本读完了。”据小葛描述,那本《丁丁历险记》和课本一般大,但每页上的字“像米粒一样小”。
费力地读完《丁丁历险记》,小葛发现自己看东西开始模糊。小葛坐在教室后排,看黑板变得吃力,做作业时头越弯越低,但他自己也没意识到。等父母发现孩子坐姿有问题,到医院一测,近视多度。
小葛在家里很少玩手机电脑,发现近视后,平板电脑更是被严格禁止。但是,看课外书时养成的低头的坏习惯,到现在也没改过来。
和小葛聊天时,他正在新作业本上写名字,脸时不时下意识地往桌面凑,头埋得非常低。爸爸妈妈过来提醒,拍拍他的背,腰挺起来没多久又弯了下去。
我们采访了小葛的语文老师。她说,按照儿童阅读规律,低年级学生课本字号偏大,比如一、二年级语文课本,差不多是二号字。儿童读本的字体印刷也应该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字体太小会加大儿童阅读难度,降低易视性,造成眼睛疲劳,有害儿童视力。此外,儿童图书的字体格式、行距、排列、纸张颜色等也有讲究。
其实,像小葛这样“一不小心”近视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暑假更是近视高发期,稍稍松懈,“近视”就来了。
二年级的彭彭之前视力很好,坐在最后一排黑板上的字也看得一清二楚。在暑假里,家里没人管,送到爷爷奶奶家。彭彭每天看两三个小时的动画片,回到学校就发现看不清黑板,一查,近视度。
“我近视是因为《熊出没》看多了。”彭彭摸摸新添的眼镜不好意思地说。
彭彭的同学蓉蓉也是因为看电视看坏了眼睛。一年级时,只要每天做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每天一个多小时。小姑娘悄悄地告诉记者,其实二年级上学期她就看不清黑板,但不敢和妈妈说,“实在看不清黑板,就使劲眯一下眼睛,就可以看清一小会儿。”到二年级下学期,眯眼睛也不管用了,父母发现不对劲,医院一查,已经是多度的近视。“这个暑假,已经不准她看电视,开学后度数又加深了50度。”妈妈十分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钱报记者在杭城某公办小学做了一项小调查,结果如下:
二年级的班级,除了个别学生先天性近视,几乎没有人戴眼镜。三四年级的学生,戴眼镜的多起来了,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到了六年级,一个班普遍有10多个孩子戴眼镜;最多的一个班,甚至超过了40%。
在调查中发现,不管是低段还是高段的学生家长,他们都很重视孩子的视力,大多数家长都严格控制自家孩子玩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看电视的时间。
可是,孩子们的眼睛,却不可避免地随着年龄增长,一步步地近视下去。
为什么?随着年级升高,孩子们运动时间在下降,作业在增多,培训班的频率也更高。这就是原因。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运动时间为何一直在减少?
在杭州某公办小学,钱报记者随机选择了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各一个班级进行入班调查。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每天的运动时间最少,二年级学生最多。
首先从校内运动时间来看,二年级孩子每周有四节体育课,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每周的体育课是3节。学校每天有近1个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所有的学生都会到操场上活动。看上去,几个年级的学生运动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每当下课后,低段学生迫不及待跑出了教室,在走廊里玩耍。四年级学生稍少。而六年级学生除了上厕所,鲜有人跑出教室,多半都留在座位上写作业或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再来看校外运动时间。
每所学校基本都会布置体育作业:跳绳、踢毽子、坐位体前屈等。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对这些体育作业都比较认真,基本都能按质按量完成。从调查来看,一二年级的孩子放学后,基本都能在家长陪同下,在户外锻炼半小时左右。
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情况如何呢?记者发现,四年级有20%的学生进了学校周边收费的晚托班,六年级这个比例是30%。还有部分学生要上语数英科等培训班,有的甚至一直会持续到晚上八九点钟。就算回家后,这些孩子的大把时间也被作业所占据。
所以,不管是四年级学生还是六年级学生,放学后的户外活动时间几乎为零。
最“伤”眼睛的暑假,有几个孩子经常到外面玩?
昨天,钱报记者到杭州采荷一小钱江苑校区做了一项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在暑假里的情况。
这是一个四年级的班级,一共42名学生,5人戴眼镜。其中1人是先天性散光,4人是从去年开始陆续配戴的。
有一种说法,现在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主要是电子产品普及了。钱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暑假里认为自己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比较多的孩子,只有4人。这个班的学生告诉钱报记者,在父母督促下,他们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家长大多非常注意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据班主任钱老师介绍,每个学期末和学期初,她都会提醒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