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真性近视不可逆,警惕视力康复治疗暗藏四大 [复制链接]

1#

撰文

大河健康报记者王方方

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医院的视光学中心都会被青少年、儿童“占领”。据河南省立医院视光学中心医学验光科副主任石梦海介绍,其中,近视患儿占了近七成。

目前,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发病率迅速升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约为30%,初中生约为60%,高中生约为80%,大学生约为90%。

孩子近视后,家长普遍不想让孩子马上戴眼镜,于是,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四处尝试各种所谓的视力康复“治疗”。究竟这些所谓的视力康复“治疗”可信不可信?孩子视力“好转”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猫腻?近日,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石梦海副主任,为你揭开视力康复“治疗”背后的真相。

1“治疗”近视,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10岁的小元(化名)近视了,父母不想让他戴眼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接触到某视力康复机构,工作人员声称近视可以治疗,可避免孩子戴眼镜。于是,小元在父母的带领下开始所谓的视力康复治疗。治疗三个月下来,钱没少花,医院一检查,小元的近视度数竟然增加了多度。小元的父母后悔不已。

石梦海副主任说,实际上,家长只要了解近视的成因,就会明白,真性近视一旦发生,是无法逆转的。

儿童期、青少年期发展的真性近视,大多是眼轴变长造成的。眼轴和其他身体器官一样,会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变长,从而表现为孩子的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把人的眼轴变短。也就是说,目前真性近视是无法通过治疗逆转的。视力康复机构经常采取的按摩、针灸、训练等视力康复治疗,只是徒劳。

我们所说的假性近视,其实是一种近视状态,孩子的眼轴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眼睛调焦的肌肉,由于长期看近处物体,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看远处时无法正常放松,形成一种看远处物体不清楚的近视状态。这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用眼习惯,如经常远眺、注意眼睛休息等,假性近视可以得到根治。

2视力康复“治疗”后,视力好转未必可信

一些带孩子进行过视力康复治疗的家长可能会产生疑惑:既然真性近视不可逆,为何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后,视力提高了?

石梦海副主任说,这就是视力康复机构擅长采取的“障眼法”,他们一般通过提高孩子的裸眼视力,让家长相信治疗效果。裸眼视力是一种主观检查指标,检查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裸眼视力的暂时提高不等于近视度数降低。近视度数的监测,可通过定期测量眼轴进行评价,因为眼轴的检查是客观的,一般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孩子检查裸眼视力时,“可被操纵”的空间非常大,视力康复机构往往会把这种“操纵带来的视力好转”归功于“治疗”带来的效果。

据介绍,目前,许多视力康复机构常常在以下方面“做文章”:

1.视力表

我国对视力表的印刷、亮度、距离、使用方法等都有严格要求,测量时对于被检查者的姿势、睁眼状态也有规范的标准,只有正规操作,才能尽可能地测出真实的裸眼视力。

在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视力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辨认时间等情况下,视力的测量结果可能不一样。比如,在视力表印刷分辨度强、灯光较亮等情况下,孩子看得更清晰,测得的裸眼视力会更高。另外,如果测视力的人引导孩子眯着眼睛、仰着头或歪着头测视力,也会测出更佳的裸眼视力。

2.电脑验光

在不散瞳的情况下,同一个人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使用同一台验光仪测视力,得到的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多。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具有调节力,即眼睛需要看清楚近处物体时,会自动调节成一个“近视的状态”。这意味着本来就近视的眼睛,在看近处物体时,会处于“度数更深的状态”。

验光师在给孩子验光时,应避免调节力的影响,不能让孩子盯着仪器表面或其他近处的物体看,而要让他看机器里面的图案,并且想象这个图案在很远的地方。

如果验光师故意引导孩子盯着仪器的探头或其他近处的东西看,测出的近视度数会比实际的度数高很多。如果孩子第一次测量的近视度数比实际的高,自然会给视力康复机构接下来的“治疗”埋下伏笔。

3.模糊适应

让一些家长疑惑的是:近视度数相同的孩子,竟然可以测出不同的裸眼视力,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即使验光检查符合规范,眼睛仍存在模糊适应的问题。举一个例子:同样近视度数的孩子,远处物体在眼睛里的成像状态是差不多的,但一个孩子如果天天处于这种模糊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训练辨认这些模糊的物体,大脑的辨认能力就会暂时增强,视力检查结果自然较好。

视力康复机构恰恰利用了这一点,他们进行的视力康复“治疗”,实际上训练的是人的大脑,主要是增强大脑的模糊适应能力,降低对清晰影像的敏感性。

如果孩子戴上眼镜,对清晰的敏感性增强,大脑一定会选择最清晰的范围看,抛弃原来能够容忍的模糊影像。这样一来,所谓的视力康复“治疗”就会露馅。所以,视力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一定不会让孩子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戴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是他们经常用到的说辞,这恰好击中了很多家长的痛点。

许多孩子经过康复治疗,裸眼视力“变好”,但近视度数却比原来的还高。慢慢地,孩子的近视加深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大脑可以容忍的模糊适应范围,这时去进行验光检查,孩子的近视度数已经发展得很高。

4.配镜度数不一定准确

看到这里,家长会知道,一些所谓的视力康复机构是不会让近视的孩子戴上适合度数的眼镜的。在配镜方面,他们仍然藏有猫腻。

对于初次验光配镜的孩子,正规医疗机构的验光师会让孩子进行散瞳验光。所谓的散瞳验光,是使用一种睫状肌麻醉剂,使睫状肌(调焦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再进行验光检查,从而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同时测出孩子最真实、准确的近视度数。然而,很多视力康复机构甚至配镜店,都跳过了“散瞳”这一步,甚至有些机构的工作人员还会告诉家长,散瞳对眼睛的伤害很大,散瞳验光后果很严重。这其实是谬论。

另外,正规医疗机构的验光师给孩子验完光后,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及试戴眼镜的适应程度,调整确定孩子最终的配镜度数,这叫“配镜处方”。此外,配镜处方还包括球镜、柱镜和柱镜轴位等多种参数,普通人对此并不熟悉,这使视力康复机构可以在上面“大做文章”。

通过以上解释,相信很多家长都对视力康复机构常采取的一些骗局有了一定的了解。石梦海副主任建议,如果家长正在带孩子进行视力康复治疗,可以医院检查一下眼轴,只有在眼轴缩短或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孩子视力好转,才能说明这些康复治疗是有效的。

3对于真性近视,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配戴眼镜

家长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孩子出现真性近视后,其近视度数是不断加深的,这不是戴眼镜造成的。家长不应该将孩子戴眼镜后的视力与戴眼镜前的视力进行对比,而应该与不戴眼镜的孩子的近视发展情况进行对比。

石梦海副主任说,对于真性近视,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配戴眼镜。国内外研究都表明,对于真性近视患者,排除个体差异性,戴眼镜的人的近视发展速度要明显低于不戴眼镜的人。

除了配戴框架眼镜还可以选择周边离焦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来控制近视,这些方式被证实能更好地延缓近视的发展速度。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眼药,对部分近视的孩子也能起到一定的延缓作用。

  

石梦海副主任提醒,预防近视也很重要。研究表明,经常沐浴阳光能有效预防近视,建议孩子每天保证两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另外,要科学用眼,注意读写姿势,学习期间定时让眼睛休息,间歇性的短时间休息比持续性的长时间休息效果更好,比如学习40分钟休息10分钟,好于学习两个小时休息半个小时。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编辑删除

大河儿童团

宝/贝/的/健/康/专/家

亲子|健康|教育|游玩

统筹:于素文

编辑:王娅青

实习编辑:陈丹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