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简单运动含答案 [复制链接]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P3

1.(恩施中考)据观察,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
  )

A.60mm
  
  B.8dm
  
  C.8m
  
  D.60m

选C。一般教室的长度在10m左右,宽度在8m左右。故选C。

A.微米    B.毫米    C.厘米    D.米

3.(张家界中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本题考查对长度测量的理解和掌握。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故正确的是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长度为1.85cm,最后一位是估读值。

答案:B 1.85

4.(宿迁中考)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本题综合考查长度的测量。物体起始边缘在零刻度处,长度的测量需要注意的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示读数在2.55~2.59cm之间。

答案:2.58(2.55~2.59均可)

5.(凉山州中考)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所示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cm。

图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3.10cm,物体长度为3.10cm-2.00cm=1.10cm。

答案:1.10

6.(北海中考)如图所示,钉子的长度为________cm。

刻度尺读数方法: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刻度值,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起始刻度在零刻度线,故物体的长度为1.89cm。

答案:1.89

7.(广州中考)图中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_s。

停表的外圈以秒为单位,指针转一圈为30s,两圈为60s,内圈以分为单位,指针转一圈为15min,每个大格表示1min,图中的停表内圈的指针在半分钟以前,所以小于30s,外圈的示数为20s,所以示数为20s。

答案:20

运动的描述

P5

1.(庆阳中考)年1月18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球场举办的亚洲杯B组最后一轮球赛,国足2∶1获胜,如图是孙可飞奔庆祝的情景,若赛场主席台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孙可
  
  
  
  
  
    B.地面

C.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D.赛场边矗立的广告牌

选A。以地面为参照物,主席台是静止的。以观众为参照物,主席台也是静止的。以矗立的广告牌为参照物,主席台还是静止的,只有以运动员孙可为参照物,主席台才是运动的。

2.(安顺中考)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选A。“别动”是指让小婷别离开自行车的座位,相对于车的座位不要有位置的变化,故妈妈选的参照物是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小婷相对于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和从旁边超越的汽车来说都是运动的。

3.(宁波中考)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

选B。战斗机水平飞行时,竖直方向上,地面相对于飞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就会出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是因为飞机竖直方向上,地面相对于飞机的位置在向上移动,发生了变化。把图乙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使“天地分界线”水平,可知飞机相对于地面可能在斜向下俯冲。故选B。

4.(恩施中考)小明判断自己乘坐的列车正在向东运动,依据可能是

(
  )

A.站台在向东运动      

B.站台在向西运动

C.乘警在向东运动      

D.乘警在向西运动

选B。站台与小明发生相对运动,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站台向西运动时,可判断列车在向东运动,故A错,B正确;乘警与小明都在列车上,不能通过他们来判断列车的运动情况,故C、D错。应选B。

5.(淮安中考)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________、________(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以船为参照物,船与云同向同速运动,相对静止;以榆堤为参照物,云和我的位置均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答案:船 榆堤

6.(济南中考)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带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此题考查机械运动的知识。智能运动手环与手腕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

答案:静止

运动的快慢

P7

1.(·泰州中考)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2cm/s
  B.1.2m/s
  C.12cm/s
  D.12m/s

选B。本题考查对速度的估算。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A和C项速度太小;D项速度太大,人的步行速度达不到。故选B。

2.(昆明中考)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________的,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________m。

本题考查机械运动的判断、速度公式的应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是假定不动的,将被研究对象与参照物比较,若位置发生变化则被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位置不变化则被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的位置相对于自行车没有变化,所以小萌是静止的;t=10min=s,小萌家距学校s=vt=5m/s×s=m。

答案:静止 

3.(武汉中考)如图是新建的华中第一高楼—武汉中心大厦,已于4月16日封顶。武汉中心大厦竣工后,游客乘坐高速电梯从地面到m高的观光层只需40s,请你算一算该电梯的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10.25

4.(泰州中考)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红旗HQ3将再次进行长途测试。之前的测试中,该车的平均车速约90km/h,合________m/s。

答案:25

5.(苏州中考)年5月底,美国发布了最新的SR-72高超音速飞行器设想图。该飞行器速度可达6~7马赫(1马赫=1倍音速),号称1小时可到达地球任一地方,比常规导弹速度还要快。飞行器体表涂敷最新型材料,具有雷达隐形功能,但不具备红外隐形功能。若该飞行器以7马赫速度飞行,其速度为________m/s。

若该飞行器以7马赫速度飞行,其速度为7×m/s=m/s。

答案:

6.(毕节质检)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4min。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路程。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m (2)9m (3)16m/s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

直线运动

P9

1.(泰州中考)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选C。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逐渐在减小,最后停止在车站,应该是减速运动;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在草地上,属于减速运动;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随扶梯一起运动,速度大小不变,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其运动方向时刻在改变,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

2.(滨州中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的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选C。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识别和计算。分析图象可知:在前10s内,甲车运动了m,乙车运动了m,故A说法正确;甲车运动m用了20s,在20s的时间内乙车只运动了m,所以乙车运动m所用的时间肯定大于甲车运动m所用的时间,故B说法正确;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乙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说法错误;甲、乙两车在40s的时间内都运动了1m,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说法正确。

3.(大庆中考)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m/s        B.15m/s

C.1.5m/s        D.0.15m/s

选C。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由图示可以看出,水滴下落的路程为45cm=0.45m,所用的时间为

4.(乐山中考)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v乙,s=16m
  
  
     B.v甲v乙,s=8m

C.v甲v乙,s=16m      D.v甲v乙,s=8m

选D。由图象可知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4s甲通过的路程为4m,乙通过的路程为12m,说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经过4s甲、乙相遇,说明开始时甲在前乙在后,乙追甲,经过4s刚好追上,所以开始时甲、乙间的距离s=12m-8m=4m,故选D。

5.(·苏州中考)“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____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

答案:3.84 19.2

7.(宁夏中考)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

分别为km/h和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1)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是km/h和km/h,小于km/h,故不超速。

km/hkm/h,所以采用区间测速,该车会被判超速。

答案:(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该车会被判超速

测量平均速度

P11

1.(黄石中考)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选B。本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知识。平均速度必须用对应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前2秒内通过的总路程是8米,平均速度是4m/s;后2秒内通过的总路程为12m,故平均速度为6m/s;3秒内通过的总路程为15m,故平均速度为5m/s;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故选B。

2.(资阳中考)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答案:22.5

3.(·烟台中考)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0.2m/s;上、下半程路程相等,上半程所用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

2s,所以上半程平均速度小于下半程平均速度。

答案:时间 0.2m/s 小于

4.(淮安中考)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的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2)物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做了以下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理,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cm。

答案:(1)20 (2)变速 (3)④ 

单元复习整合练
  
  
  

P12

热点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南充中考)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

由图示可知刻度尺上的1cm分为10个小刻度,所以分度值为1mm=

0.1cm;物体的末端所在的刻度值为6.50cm,所以物体长度为末刻度值减去起始刻度值为6.50cm-4.00cm=2.50cm。

答案:2.50 0.1

2.(广安中考)如图所示,该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停表的外盘一周是60s,每一小格表示1s,指针指在10s处;内盘一格是1min,指针指在第2格是2min,读数为s。

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特殊测量方法。在对刻度尺的测量结果进行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线圈右端对应的刻度读为15.22cm,线圈左端对应的刻度是10.00cm,所以线圈的长度为15.22cm-10.00cm=5.22cm;第二次测量中线圈的匝数较多,即参与统计的样本较多,这样所得金属丝直径的误差会更小一些。

答案:5.22(5.20~5.24) 二

1.必会的“两个方法”:

(1)测量方法:

刻度尺要放正,要沿着所测量的长度,零刻线(或者其他清晰的刻度)对准起始位置,有刻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停表正确按键启动和停止。

(2)读数方法: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停表读数可以没有估读值。

2.规避“两个失误点”:

(1)不要忘记物体起始边缘对应的刻度。

(2)估读值0不可以省略。

热点二:运动的描述

1.(郴州中考)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路旁的树

选B。该同学与甲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相对于甲车他是静止的,故A错;甲车相对于地面和路旁的树,有位置的变化,且向前运动,故C、D错;因为乙车在超车,甲车相对于乙车有位置变化,且不断后退,所以B正确。

2.(·武汉中考)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停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选D。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小强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感觉自己是运动的,以站台为参照物,感觉是静止的,从而说运动与静止具有相对性,即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故选D。

3.(·呼伦贝尔中考)“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携手遨游太空。“神舟飞船”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是_____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是____________的。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与地球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则“神舟飞船”是运动的。

答案:静止 运动

1.必会的“两个方法”:

(1)判断参照物:确定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与某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根据参照物与物体位置是否变化判断,若变化,则研究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规避“两个失误点”:

(1)误认为参照物只能选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自身为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离开参照物谈运动和静止是没有意义的。

热点三: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1.赤峰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5×km,如果将来要建成高速铁路,列车速度可达3×km/h,到那时如果我们要从赤峰坐高铁直达北京,列车按此速度运行需要的时间是(
  )

A.1min        B.10min

C.min        D.0min

2.(·泰安中考)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选D。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

4.(黔东南中考)黔东南州三惠县的麻鸭因为捕食鱼虾个体小、肉质鲜香细嫩、氨基酸含量高、胆固醇低而荣获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位列中国“四大地方名鸭”之一。在风平如镜的邛水河畔,一群麻鸭正在觅食。突然一只羽色艳丽质量为1.2kg的公鸭发现前方12m处有一条小鱼,立即扑了上去,用时4s将小鱼捕获,麻鸭捕鱼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答案:3

1.必会的“两个方法”:

(1)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2)运动图象的分析:

在s-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为一条斜直线。

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规避“两个失误点”:

(1)误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等于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热点四:测量平均速度

1.(聊城中考改编)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运动快慢与斜面倾角无关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选D。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相对于木块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斜面倾角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故B错误;图中所示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是6s,B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

2.(泸州中考)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90cm/s=0.9m/s。

答案:匀速 1.80 0.9

3.(杭州中考)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________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__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________(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72km/h=20m/s则经过s=vt=20m/s×0.4s=8m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此时志愿者的

答案:8 0.7 变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