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济南名士多张养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 [复制链接]

1#
北京扁平疣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治家、文学家。他少有才学,17岁就写出了诗歌《过舜祠》,19岁写出了《白云楼赋》,此后创作著名的《三事忠告》之一《牧民忠告》《三事忠告》之二《风宪忠告》《三事忠告》之三《为*忠告》。张养浩历任太子文学、监察御史、翰林直学士、礼部侍郎、陕西行台制书侍御史、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

张养浩辞官之后,归隐故里,修筑云庄,收集金石,诗文唱和,近八年时间,朝廷七聘不出。但在天历二年(年),关中大旱,他却欣然受命前往陕西主持救灾。就在他救灾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也就在这一年,他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张养浩逝世后,朝廷追封其为滨国公,谥文忠。因此,世人也尊称他为张文忠公。

摄影:王琴

张养浩写有大量描写济南山水风物的诗文,趵突泉、金线泉、大明湖、华不注山等,在他的诗歌散曲中皆有呈现。同时,他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不仅仅是文学。他还是著名的*治家,他的《为*忠告》影响深远。他为官清廉,尽心任事,不畏权贵,直言真谏。

摄影:王琴

张养浩晚年回到济南故里,在云庄归隐。云庄的位置可谓得天独厚:东是虎牙桀立的华不注山,西邻块然如垒的标山,南有风景秀丽的大明湖,北近画图难足的小清河。

他每日游大明湖、赏趵突泉、登华不注,度过了一生中最为自由闲适的日子。故乡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了他无限的艺术灵感。

张养浩时而畅游大明湖,箕踞船头,醉心于湖光山色,放声而歌;或登临汇波楼远眺鹊华春色;或徜徉突泉畔,观赏喷薄涌动的汩汩泉水。他悠游于济南山水之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文章,描写了济南的山水泉湖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寄情于山林之乐。

摄影:李锋

摄影:李锋

他的诗文中写大明湖的尤其多,在这些诗文中,他对济南的山水尽情地加以渲染,并从不吝赞美之辞,比如,在五古《登会波楼》一诗中,他说“吾郡山水窟,奇胜闻未尝”;在七律《登会波楼》一诗中,他又写道:“浓妆淡抹坡仙句,独许西湖恐未公”;而在《同乡友宴会波楼》一诗中,他又赞春日的大明湖是“一时人境俱相称,却恐新诗未易裁”;而在《殿前欢·登会波楼》一词中,他则称“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在七律《登历下亭》一诗中他则写道:“风烟谁道江南好,人物都传海右高。”而在《重修会波楼记》一文的开头,他更是满怀自豪之情地写道:“吾乡山水之胜名天下。”

此外,他也写了大量题咏名泉的诗文,他的七律《趵突泉》中的两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如今被当作楹联,挂在趵突泉边的观澜亭。

除此之外,在《乘传过家同马克修总管宴金线池》一诗中他还写了金线泉,并提到了珍珠泉和柳絮泉;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一文中写到了五龙潭。从这些诗文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张养浩对家乡济南湖泉胜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来源:天下第一泉(部分文字综合整理自齐鲁晚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