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核品种中葡萄18号胚挽救技术体系的建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治疗好的吗 https://m-mip.39.net/man/mipso_7157873.html

摘要/p>

无核品种是葡萄的主要育种目标之一,通过建立无核品种中葡萄18号的胚挽救技术体系,为无核葡萄的胚挽救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不同胚珠取样时间(盛花后52、53、54、57、58、61和65d,DAF),培养基类型(NN和ER)及相态(固-液双相和固相),氨基酸(0,2.5mmol·L-1Ser、Cys、Gln),椰汁(0、、mL·L-1),GA3/KT/NAA组合及4种细胞分裂素TDZ(0和0.2mg·L-1)、6-BA(0和0.2mg·L-1)、KT(0、0.2和0.4mg·L-1)和ZT(0、0.2和0.4mg·L-1)对中葡萄18号胚发育率、胚萌发率或成苗率的影响,并利用无核基因SSR标记对胚挽救杂种苗进行无核性状早期鉴定,初步建立该品种的胚挽救技术体系。

中葡萄18号在DAF61取样时胚发育率最高(34.33%);基本培养基NN(29.33%)较ER(25%)的胚发育率更高,且固-液双相培养基的效果较固相更佳;添加2.5mmol·L-1Ser(40.74%)、Cy(s43.33%)或Gln(44.21%)的胚发育率均高于对照(29.33%);添加mL·L-1椰汁的胚发育率(37.10%)显著高于对照(29.33%)。在3种激素GA3/KT/NAA组合中,发现仅添加GA3和KT时,成苗率最高(60%),而添加NAA的组合均出现异常分化现象,且成苗率较低。四种细胞分裂素TDZ、6-BA、KT和ZT中,添加0.2mg·L-1ZT更适合胚萌发及成苗,正常成苗的比率达76.36%。分别利用无核SSR标记P3_VvAGL11和5U_VviAGL11对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个杂交株系进行无核性状检测,初步判定个后代为无核株系,该组合的无核率为56.4%。

中葡萄18号作为胚挽救母本的最佳取样时间为DAF61前后,可利用固-液双相培养基NN+2.5mmol·L-1Cys/Gln+5.5g·L-1琼脂+60g·L-1蔗糖+2g·L-1活性炭+0.5g·L-1水解酪蛋白进行胚珠离体培养,暗培养9~10周后,接种裸胚于WPM+0.2mg·L-1ZT+20g·L-1蔗糖+6g·L-1琼脂+1g·L-1活性炭进行胚萌发培养。鉴定出拥有无核基因SSR标记的胚挽救苗株,是潜在的无核葡萄新种质。

果实无核是一种优良性状,无核葡萄深受消费者喜爱,在世界鲜食葡萄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市场上获得葡萄无核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外源激素对有核品种进行无核化处理;二是利用常规杂交或胚挽救技术等方法培育无核葡萄品种。尽管生产上无核化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考虑到安全、经济等问题,化学物质诱导葡萄无核化终将会被绿色安全的无核品种所取代。然而,现有无核品种无法满足生产和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无核品种的培育成为葡萄育种领域研究的热点。

目前,无核葡萄品种大多源于欧美(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等)、澳洲及亚洲部分国家(日本、以色列等)。与国外相比,我国选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核品种较少,且育种速度缓慢。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的出现,逐渐改变了这一现状。年,美国育种家Cain等利用胚珠离体培养进行无核葡萄胚挽救,成功获得胚挽救苗。据Ram-ming等研究,胚挽救技术可使杂交后代的无核率达到82%,且与传统育种相比,育种周期至少缩短5a。胚挽救技术是对合子胚败育之前的胚珠进行离体培养,包括3个阶段:胚发育、胚萌发和成苗阶段。目前,胚挽救技术日趋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胚发育率及成苗率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亲本基因型、取样时期、培养基的类型及添加成分、培养条件等。因此,仍有必要对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由于葡萄童期较长,而无核表型只能在成年植株中筛选,因此利用无核基因分子标记对胚挽救幼苗进行早期辅助选择,可以提高无核葡萄的育种效率。笔者在本研究中利用品质优良的无核新品种中葡萄18号,通过探讨影响该品种胚挽救的因素,并利用无核基因SSR标记对胚挽救杂交后代进行无核性状早期选择,以建立中葡萄18号的胚挽救技术体系,为今后开展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为中葡萄18号(V.viniferaL.‘Zhong-putaoNo.18’)×玫瑰香(V.viniferaL.‘MuscatHam-burg’)杂交胚珠及中葡萄18号自然授粉胚珠。中葡萄18号为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无核葡萄品种,亲本为无核紫×玫瑰香,具有中晚熟、果粒大、残核、果实耐贮运、丰产性及抗逆性强等特点,适于鲜食和制干。本试验于年4月—年3月在郑州果树研究所新乡综合试验基地、郑州果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1.2胚挽救技术的操作流程

1.2.1田间杂交授粉

当年在父本初花期时收集花粉,干燥后装瓶密封,贮存于4°C备用(图1-A~B)。5月初,在母本开花前3~4d去雄。去雄后,立即套袋,并标记品种名及去雄日期(图1-C~D)。去雄后2~3d,在雌蕊柱头上出现黏液时,于上午7:00—9:00进行授粉,连续授粉3d(图1-E)。

1.2.2胚挽救程序

中葡萄18号授粉后约50d取杂交果穗,剪下果粒置于大烧杯中,用干净的网兜罩住,流水冲洗2~4h。果粒杀菌消*:75%(φ,后同)乙醇浸泡30s→无菌水漂洗1次→现配的0.1%升汞溶液浸泡5min,期间晃动烧杯数次→无菌水漂洗3次。在无菌条件下,剥取胚珠(图1-F),将长度2mm的胚珠接种至胚发育培养基,进行暗培养(图1-G~H)。9周后,剖取胚接种于胚萌发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图1-I~J),期间统计发育胚数、胚发育率。培养30d后统计胚萌发数、胚萌发率,45d后统计成苗数、成苗率(图1-K~L)。胚发育率/%=发育胚数/接种胚珠数×;胚萌发率/%=胚萌发数/发育胚数×;成苗率/%=正常成苗数/发育胚数×。

胚挽救苗进行继代增殖(MS+0.6mg·L-1IBA+0.1mg·L-16-BA+20g·L-1蔗糖+7g·L-1琼脂,pH=5.85)及生根培养(1/2MS+0.3mg·L-1IBA+20g·L-1蔗糖+7.2g·L-1琼脂,pH=5.85)。春季选择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的杂交幼苗进行炼苗(图1-M~O)。

1.3确定最佳取样时间

年5月17日盛花,取样时间是指盛花后的天数(daysafteranthesis,DAF)。为探讨取样时间与不同发育时期胚珠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分别在DAF16、19、22、26、29、33、36、43、45、51、54、57、61、65和68上午9:00左右采集中葡萄18号(自然授粉)的果实,置于冰盒带回实验室。剥离胚珠,随机选择10粒胚珠,用万分之一天平称其总质量,数显游标卡尺测量其纵径、横径,并计算单粒的质量、纵径及横径,3次重复。对每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tes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

A、B.收集父本花粉;C.去雄;D.套袋,做标记;E.人工授粉;F.采集幼果,剥取胚珠;G、H.胚珠培养;I.剖取幼胚;J.胚培养;K.胚萌发;L.成苗;M~O.炼苗移栽。

分别采集DAF52、53、54、57、58、61和65中葡萄18号(自然授粉)浆果。剥取胚珠接种至固相培养基NN+5.5g·L-1琼脂+60g·L-1蔗糖+2g·L-1活性炭(AC)+0.5g·L-1水解酪蛋白(caseinhydrolysate,CH)+mL·L-1椰汁上。3次重复,每个重复至少接种4皿(9cm×9cm培养皿),每皿15个胚珠。记录胚发育率/%=发育胚数/接种胚珠数×,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CorrelationCoefficient)检验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p0.05)。

1.4不同培养基及添加物对胚发育的影响

为研究培养基相态对胚发育的影响,分别采用固相、固-液双相NN+mL·L-1C(JN1)培养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杂交胚珠,固相、固-液双相MM(MM3[9]培养基的大量元素+ER的微量元素+MS的铁盐+ER的有机物质)培养中葡萄18号自然授粉的胚珠,附加0.5g·L-1CH+5.5g·L-1琼脂+60g·L-1蔗糖+2g·L-1AC,其中液相部分约为5mL且不加琼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p0.05)。

为比较不同培养基对胚发育的影响,将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杂交胚珠接种至基本培养基NN[10]和ER[11]上。附加0.5g·L-1CH+5.5g·L-1琼脂+60g·L-1蔗糖+2g·L-1AC,所用NN、ER培养基均购自北京酷来搏(Coolaber)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p0.05)。

为探讨椰汁和氨基酸对胚发育的影响,在胚发育培养基(NN+0.5g·L-1CH+5.5g·L-1琼脂+60g·L-1蔗糖+2g·L-1AC)上,分别添加0、、mL·L-1yezhi椰汁(coconutjuice,CJ),2.5mmol·L-1Ser、Cys或Gln培养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杂交胚珠。

1.5外源激素对胚萌发的影响

为筛选出最适宜胚萌发成苗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WPM+20g·L-1蔗糖+6g·L-1琼脂+1g·L-1AC(pH=5.8~5.9)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的外源激素。首先,参照均匀设计U(),将GA3、KT、NAA3种激素组合,各因子均为7个水平,其中GA3的质量浓度梯度为0、0.1、0.2、0.3、0.4、0.5、0.6mg·L-1,KT和NAA的质量浓度梯度为0、0.2、0.4、0.6、0.8、1.0和1.2mg·L-1。此外,比较4种细胞分裂素TDZ(0和0.2mg·L-1)、6-BA(0和0.2mg·L-1)、KT(0、0.2和0.4mg·L-1)、ZT(0、0.2和0.4mg·L-1)对胚萌发成苗的作用。30d后统计胚萌发率,45d后统计成苗率,分析有利于胚萌发成苗的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范围。对各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Tes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

1.6无核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高通量提取胚挽救亲本及杂种株系的叶片基因组DNA,具体方法参照张南南等[12]。分别利用葡萄无核基因SSR标记P3_VvAGL11的引物(F:5’-CTCCCTTTCCCTCTCCCTCT-3’;R:5’-AAACGC-GTATCCCAATGAAG-3’)和5U_VviAGL11的引物(F:5’-CGCCCATTCTCTCTCGCTAT-3’;R:5’-GT-GCAAAAACGCGTATCCCA-3’)对杂交组合亲本及后代进行PCR扩增[8,13],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8%(w)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检测,依据P3_VvAGL11和5U_VviAGL11的无核等位基因bp、bp的存在与否,初步判定无核株系。

在笔者课题组的研究中,在SSR标记P3_VvA-GL11和5U_VviAGL11位点上,母本中葡萄18号的基因型分别为:和:,父本玫瑰香的基因型分别为:和未发表)。

1.7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次试验3次重复。利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Excel,Origin进行绘图。

二、结果与分析

2.1胚挽救杂种后代的获得

年对2个组合进行胚挽救,其中中葡萄18号×玫瑰香接种个杂交胚珠,获得发育胚个,成苗株;自然授粉的中葡萄18号接种个杂交胚珠,获得发育胚个,成苗株(表1)。

2.2最佳取样时间的确定

2.2.1中葡萄18号的胚珠纵横径及单粒质量变化

随着中葡萄18号的生长发育,其胚珠纵、横径与单粒质量均在发育前期呈显著增加,达到较大值后趋于平缓,之后显著下降(图2)。胚珠发育到36d时,其纵横径及单粒质量均达到一个较大值;在36~61d,大致维持稳定;61d后开始下降。

2.2.2取样时间对胚发育的影响

以中葡萄18号为母本,约在DAF61接种胚珠时,胚发育率最高,为34.22%(图3)。DAF61前的胚发育率呈上升趋势,可能是由于胚的发育程度不断提高;而DAF61后,其胚发育率呈下降趋势,推测DAF61后胚逐渐发生自然败育。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表明,中葡萄18号的取样时间与其胚发育率呈显著相关(

r

=0.,p0.05)。

2.3培养基相态对胚发育的影响

将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胚珠分别接种至N1固相和固-液双相培养基上,其胚发育率分别为20.50%和37.58%;将中葡萄18号自然授粉的胚珠分别接种至MM固相和固-液双相培养基上,其胚发育率分别为23.89%和30.41%。结果表明,固-液双相培养基上的胚发育率均显著高于固相培养基(表2)。

2.4培养基不同组分对胚发育的影响

2.4.1基本培养基对胚发育的影响

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胚珠分别接种到NN和ER培养基上。结果表明,NN培养基上的胚发育率(29.33%)高于ER培养基(25.00%)(表3)。

2.4.2氨基酸对胚发育的影响

将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胚珠接种到胚发育培养基上,在NN培养基中添加2.5mmol·L-1Gln的胚发育率最高,达44.21%(A7),高于对照29.33%(A3),说明Gln能促进中葡萄18号的胚发育。添加Se(rA5,40.74%)或Cy(sA6,43.33%)的胚发育率也高于对照,但略低于Gln,表明不同氨基酸均可促进胚发育,但效果略有差异,其中添加Gln更有利于胚发育(表3)。

2.4.3椰汁对胚发育的影响

在N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椰汁(CJ),结果显示,添加mL·L-1椰汁的胚发育率达到37.10%(A2),高于对照,表明椰汁能促进胚的发育。此外,在NN培养基中添加0.5g·L-1CH(A3)或mL·L-1椰汁(A4),其中添加椰汁的胚发育率(31.76%)略高于CH(29.33%),可能是由于椰汁提供了更多的营养成分(表3)。

2.5外源激素对胚萌发成苗的影响

2.5.1GA3/KT/NAA组合对胚萌发成苗的影响

将中葡萄18号的杂交胚接种至以WPM为基础的胚萌发培养基中,分别添加7种不同的GA3/KT/NAA组合。结果表明,当GA3/KT/NAA为0.4/1.0/0.0mg·L-1(J6)时,胚萌发成苗率最高(60%),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表4)。在添加NAA的培养基中,根茎叶出现异常分化现象,即大多数胚可以萌发,但基本仅分化出根,不分化或分化极少的茎叶(图4)。只有在NAA质量浓度较低的J4(GA3/KT/NAA为0.1/0.2/0.2mg·L-1)中,成苗率达37.74%,远高于NAA质量浓度为0.4、0.6、0.8、1.0、1.2mg·L-1的培养基(表4)。结果表明,GA3和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胚萌发成苗,而高浓度NAA不利于中葡萄18号胚的正常萌发。

2.5.24种细胞分裂素对胚萌发成苗的影响

将中葡萄18号的杂交胚分别接种至含不同细胞分裂素(TDZ、6-BA、KT和ZT)的胚萌发培养基中。结果显示,添加0.2mg·L-1TDZ时,胚萌发率最高(79.38%),但其成苗率较低,仅为69.07%;含有0.2mg·L-16-BA、KT、ZT,0.4mg·L-1ZT的胚萌发培养基与对照(T1)相比,萌发率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添加0.2mg·L-1ZT时,胚成苗率最高,且与其他6个处理的成苗率差异显著,其成苗率和胚萌发率均为76.36%(表5)。综上所述,在WPM培养基中添加0.2mg·L-1ZT,最适合胚的萌发及正常成苗。

2.6无核基因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的早期选择

利用无核基因分子标记P3_VvAGL11对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株杂交幼苗进行检测,发现个株系扩增出无核特异条带bp,初步判断以上个株系为无核表型(图5)。

利用无核基因分子标记5U_VviAGL11对株杂交幼苗进行检测,发现个株系扩增出无核特异条带bp,初步判断以上个株系为无核表型(图6)。

综合2个标记的检测结果,发现其中个株系同时被2个无核SSR标记检测为无核,另外20株由P3_VvAGL11或5U_VviAGL11检测为无核,故初步判定株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杂交子代为无核株系,该组合的无核率为56.4%(图7)。

三、讨论

在无核葡萄胚挽救过程中,影响胚发育率和成苗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亲本基因型、取样时期、胚珠离体培养时间、培养基组分、培养方式等。

取样时期决定杂种胚珠内胚的发育程度,取样过早或过晚均会对胚挽救造成影响。李桂荣等提出胚珠质量可作为确定最佳接种时期的参考指标,王飞等认为在胚珠发育停止前,质量和纵横径最大且胚发育为心形胚时,无核葡萄进行胚挽救容易成功。笔者在本研究中发现中葡萄18号不同发育阶段的纵横经及单粒质量均在发育前期呈现显著增加,在DAF36~DAF61期间趋于平缓,之后显著下降,推测胚挽救的适宜取样时间在DAF36~DAF61之间。进一步研究,发现胚发育率与取样时期呈显著负相关,这与Li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且DAF61的胚发育率最高,这与胚珠纵横径及质量的变化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综上,笔者认为可以先通过胚珠纵横径及质量变化大致确定取样范围,再依据盛花后不同时间的胚发育率来确定最佳取样时间。

胚发育培养基为离体胚珠提供了幼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影响到胚的存活及进一步的发育,是胚挽救的关键。基本培养基通过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来调节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形态,其盐配方至关重要。目前,常用NN、ER培养基进行胚珠培养。Ebadi等研究表明,NN比ER培养基更适合FlameSeedless的胚发育。程琳琳等和郭艳芳等发现NN比ER培养基更适合红宝石无核的胚培养。在本研究中,NN比ER培养基更利于中葡萄18号的胚发育,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然而,Tian等对EmeraldSeedless×Beichun的杂交胚珠进行培养,发现ER培养基的效果优于NN,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母本的胚发育程度不同,对培养基的成分及浓度要求不同。

培养基相态主要包括固体、液体和固-液双相。前人研究表明固-液双相培养基更利于胚发育。笔者在本研究中分别采用2类培养基的固相和固-液双相进行胚珠培养,结果表明固-液双相培养基上的胚发育率显著高于固体培养基,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而李志瑛等研究表明,火焰无核×昆香无核、红宝石无核×克瑞森无核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效果显著优于固-液双相,昆香无核×新郁在2种相态的培养基上无显著差异。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操作中液相过多,氧气供给不足影响到胚的正常发育。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同的基因型,应进行多次重复试验,以找出适合的培养基类型。

培养基的组分对胚发育影响显著。前人研究发现谷氨酰胺、天冬酰胺、半胱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可显著提高胚发育率,促进胚发育和成苗。赵雅楠等认为酰胺类氨基酸可促进胚挽救成苗。笔者在本研究中在NN培养基上添加丝氨酸、半胱氨酸或谷氨酰胺进行胚珠培养,发现3种氨基酸的效果虽略有差异但均可促进胚发育,其中谷氨酰胺的效果最好。综上,在进行胚挽救时,可添加一定的氨基酸用于胚珠培养,可优先采用酰胺类氨基酸进行试验。椰子乳汁含有胚因子,对于心形胚甚至原胚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作用。笔者本研究中在NN培养基+0.5mg·L-1水解酪蛋白的基础上,探讨椰汁对胚发育的作用,发现添加mL·L-1椰汁可显著促进胚的发育。但与添加2.5mmol·L-1谷氨酰胺相比,其胚发育率偏低。今后需进一步探讨同时添加椰汁和氨基酸的胚发育情况,若差异不显著,可通过添加氨基酸来促进胚发育。

外源激素的种类及配比是无核葡萄胚萌发及成苗的关键因素。GA3和IAA均能提高胚挽救成功率。外源细胞分裂素能打破胚休眠,在MS培养基上添加1μmol·L-1BA或5μmol·L-1玉米素均可刺激胚快速萌发。Singh等发现,在MS培养基上添加4mg·L-1IAA+0.5mg·L-1GA3最利于胚萌发。Li等在WPM培养基上添加5.7μmol·L-1IAA+4.4μmol·L-16-BA+1.4μmol·L-1GA3,胚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贾姗姗等在WPM培养基上添加1.0mg·L-1KT+0.5mg·L-1NAA+1.0mg·L-1ZT,明显促进胚萌发。Zhu等研究发现最适合胚萌发和成苗的培养基是WPM+0.2mg·L-16-BA+0.1mg·L-1IAA。在前人的研究中,细胞分裂素、GA3和生长素这3大类激素均可促进胚萌发成苗。笔者在本研究中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探讨GA3/KT/NAA对成苗的作用,发现添加0.4mg·L-1GA3+1.0mg·L-1KT时成苗率较高,而添加NAA,尤其是浓度较高的组合,成苗率很低,出现异常分化现象,推测NAA浓度过高不利于中葡萄18号胚萌发成苗,也可能是内源生长素的量即可满足胚的萌发成苗。Tian等和Li等研究表明,WPM+1μmol·L-16-BA最适于胚萌发成正常苗,可减少异常幼苗的发生,认为细胞分裂素可以通过影响内源生长素来促进胚萌发。基于此,笔者探讨4种细胞分裂素对胚萌发成苗的作用,发现仅添加细胞分裂素就能达到较高的成苗率,其中0.2mg·L-1ZT的成苗率最高,且基本均可正常成苗;而在0.2mg·L-1TDZ或6-BA的培养基中,胚萌发率较高,但成苗率较低,发生的异常幼苗较多。综上,推测萌发培养基中仅添加一定的细胞分裂素(CTK)即可提高胚挽救的成功率,其中0.2mg·L-1ZT的效果更佳,而GA3/CTK的配比需要进一步研究。

无核葡萄作母本进行胚挽救,可极大提高杂种后代中的无核比例。随后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Zhu等利用无核分子标记SCF27-0对胚挽救后代进行检测,发现无核品种×无核品种的后代无核率为89.9%~%,无核×有核的后代无核率为83.3%~96.2%。Li等利用GSLP1-对以火焰无核为母本的杂交后代进行检测,显示后代无核率分别为58.3%(塘尾)、60%(红宝石无核)、67.2%(克瑞森无核)、80.4%(双优);昆香无核×塘尾(91.7%)的后代无核率高于火焰无核×塘尾(58.3%)。笔者利用无核SSR标记P3_VvAGL11和5U_VviAGL11检测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杂交后代无核率为56.4%。检测的后代无核率的差异,可能是分子标记的假阳性率造成的,也可能因为亲本材料的无核传递力不同。所以在进行无核葡萄育种时,在保证胚挽救成功率的前提下,可选择无核传递力较强的品种作亲本,再选择准确率及无核检出率较高的分子标记进行杂交后代早期选择。

四、结论

中葡萄18号作为母本进行胚挽救时,最佳接种时间为DAF61前后。胚发育阶段,可利用固-液双相培养基NN+2.5mmol·L-1Cys/Gln+5.5g·L-1琼脂+60g·L-1蔗糖+2g·L-1活性炭+0.5g·L-1水解酪蛋白进行胚珠离体培养;暗培养9~10周后,剥取裸胚接种于固相WPM+0.2mg·L-1ZT+20g·L-1蔗糖+6g·L-1琼脂+1g·L-1活性炭进行胚萌发培养。利用无核基因SSR标记对中葡萄18号×玫瑰香的胚挽救后代进行早期检测,初步判定个子代为无核表型,是潜在的无核葡萄新种质。

转自“果树学报”侵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