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么恢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反三俗的姜昆难得说一段传统段子还被批 [复制链接]

1#


  熟悉姜昆相声的观众都知道,他与李文华搭档的时期是他相声事业的巅峰,虽然此后跟唐杰忠合作也得到了观众认可,但始终没有新的突破。身为马季顶门大弟子的姜昆在创编段子的表演上有自己的风格,或许是受恩师马季的影响,观众很难看到姜昆表演传统活,前几年在天津茶馆剧场返场应观众强烈要求,返场时背了《八扇屏》里楚霸王“混人”这一扇,事后被观众吐槽:“这嘴里还真够混的!”不会说传统段子一直是姜昆为人所诟病的痛点。


  其实不会说传统段子也无可厚非,比如冯巩、笑林也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传统段子,但他们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一样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而姜昆似乎要更执着些,面对质疑选择了勇于挑战。“北京二赵”的赵世忠先生还健在时,姜昆曾邀请怹在某电视台录了一段《论富贵》,按理说有老先生给量活姜昆在台上应该“保托范儿准”。没想到一直高举“反三俗”大旗的姜昆一张口就是三俗。上台第一句,姜昆:姜牙子,赵世忠:沟韭菜,合:上台鞠躬。刻意模仿旧社会撂地艺人的自我介绍,让有些老观众已经感觉反感了。旧社会相声艺人迫于生计,想要扬名响蔓儿多挣钱来养家糊口,往往会有同行或观众给他们起个响亮的外号,比如周德山“周蛤蟆”、朱阔泉“大面包”、尹寿山“尹傻子”等等。现在是新社会,是21世纪,相声也在与时俱进的改良,姜昆一张口带着刻意“做旧”的口风显然有点贻笑大方了,接下来的垫话儿依旧带着撂地的气质。


  “今天我们小哥俩伺候众位爷一段对口相声”虽说相声界“上台无大小,台下立规矩”可跟自己师爷辈儿的老先生合作上台就小哥俩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伺候众位爷一段......”借用王玥波常说的一句北京土话:您这茬儿老点儿了吧。垫话儿以子母哏一对一句的押韵来找包袱,其中有这么一段

姜:一回头看旁边那小媳妇模样长得不错赵:那您就用眼睛冲她心眼里射着姜:她要用那三寸金莲勾您小腿肚子赵:您可别把人家那小脚给硌着姜:您要觉得她对您有那么多意思赵:那您就把她小手轻轻的握着......


  以上是垫话部分节选下来的册子,实际以现在人们的眼光评判,单从词儿上看没有什么大是大非,无非是通过赶辙找包袱。可使这块活的人正是提倡相声要主流高雅的姜昆就有点自相矛盾了。如果上纲上线以“反三俗”的标准审视这个段子,这无疑就是彻头彻尾的低俗、庸俗、媚俗。或许姜昆初衷是好的,希望能给观众呈现旧社会相声艺人的表演形式,让大家感受到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但很可惜的是观众从表演中看到的更多的是糟粕和使传统活时的那股怯劲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